正文 第2章 起莊篇——機會左右人生成敗(1)(2 / 3)

一場牌戰正在進行,小張早已上聽,但是幾次別人點了他的炮,他都不胡,他總是以為自己上聽的早,就想著能夠自摸。結果五圈牌過去了,別人胡了,小張真是後悔莫及。

有時候,明明知道是運氣來了,但卻遲疑不決,結果白白錯過了好運。

有一個故事挺能說明這個問題。有一次,一個獵人到林區去捕野雞,他用的是捕獵機,像隻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係著的繩子一直拉到他藏身的灌木叢中。野雞受到他撒下的玉米粒的引誘,一路吸食,就會進入箱子,他隻要一拉就大功告成。這天飛來的一群野雞足有12隻,大概是餓久了,不一會,就有11隻走進了箱子。他正想拉繩,可又想:還有一隻也會進去的,等等吧,於是就忍住不拉。等了一會兒,那一隻不但沒有進去,反倒有4隻走了出來。他後悔了,發誓隻要再有兩隻重新進去他就拉繩。可是又有6隻走了出來。這時如果拉繩還能套住—隻,但他對失去的好運仍不服氣。終於,連最後一隻野雞也走了出來。白空忙活一場,這就是他屢次失去捕捉時機的結果。

當然機會隻給那些準備好了的人,當它發現你並不準備接待它時,它通常會從門口進,又從窗口出去了。

人生其實就像一場麻將,你必須去努力成為和牌者。其實和你坐在一起的其他人正如你的生活中麵對的三者:競爭者、機會者和壓力者。如果你起手的牌很好,你可能考上的是名牌大學,當然,你和牌的可能就很大;如果你起手的牌很差,你可能沒有考上大學,當然,你和牌的可能就較小;然而,考上名牌大學的不一定就能有大的作為,沒有考上名牌大學的不一定就沒有大的成就。人生中你會碰上許多運氣或機會,正如打牌一樣,即使你從不和牌也會有運氣或機會獲得好牌,就看你是否能把握住機遇。其實,當你發現起手的牌不理想的時候,你的對手也不見得比你好到哪裏去。一旦你不滿足小胡,卻希望獲得大胡,此時你就可能將你獲得的和牌機會拱手讓給別人。無論怎樣,別人關心的是你是否和牌,而不關心你是否做什麼大牌。其實你和的牌都是對手給你創造的機會;如果你一旦有機會和,而你卻希望能夠獲得更大的和,從而放棄這個和牌機會——當然,你可能也會和大牌,但是,你不和的可能性超過你和牌可能性的許多倍;你如果發現自己有三個“混兒”,而希望獲得一頓大餐,再得到一個“混兒”,我建議你去購買“36選7的彩票,或許你就可以第二天去買房購車——當然,你將手中的錢貢獻給對手的機會遠遠超過你和大牌的機會。在人生中我們經曆很多後會發現自己的心態越來越平靜,在打牌中我們經曆了很多以後,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心態也越來越平靜;麻將中沒有永遠的贏家,人生中誰都可能“過年吃一頓餃子”。從麻將中我們了解了對手打牌的風格,以及他在這場牌中出的什麼牌、擺牌的習慣、出牌瞬間從牌組中抽牌的位置,當你對三家都了解後,你給對手創造贏你的機會遠遠小於對手給你創造贏他的機會。人生也是如此,一旦對手和了,你應該想:我不是聖人,投資失誤是難免的,但是要記住教訓;當然,一旦你和了,你會發現你的投資回報是如此的高;所以和牌是最重要的,人生的成功是最重要的。

我們從來不缺少機會,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機會。我們隻是缺少發現機會的眼光和捕捉機遇的膽量。我們經常很惱火地發現,機會都成了別人的獵物,自己手中卻沒撈著值得一提的成就。那麼,當機會悄然降臨時,有沒有什麼手段可以使我們對自己的表現比較滿意昵?當然有。善於抓機會的人,有一個明顯的特征:習慣於根據已知的一切,推演未來的變化。這好比打麻將,有的人往往是跟著感覺走,很少去計算後續的招數,而高手每打一張牌,都要研究幾個甚至幾十個變化圖。幹事業也一樣,有專業與業餘的差別。你想更多地抓住取勝的機會,有必要養成計算習慣,力爭做得更專業一點。

你準備好了嗎?其實誰都有機會,關鍵看你能不能把握得住它。

準備好做“推倒和”

打牌如行船,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也不可能永遠逆流洶湧。牌運順時,有人能抓住機會,氣貫長虹,一統江山,如劉邦得天下;有人卻頭腦發熱,歡喜過頭,葬送好局,如李自成兵敗;牌運背時,有人如秋蟲哀鳴,歎生不逢時,逃避現實如陳後主“隔江猶唱後庭花”;有人則邊積蓄力量邊找尋機會,臥薪嚐膽,勵精圖治,如勾踐滅夫差。不論如何,當機會來臨時,千萬別讓它擦身而過。

就像上一節講的那個牌局,小張明明有很多機會和牌,但他不會審時度勢,所以隻能痛失好局。

請看一位行家是如何抓住機會的:

美國曾在1920年頒布禁酒令,導致一大批酒廠倒閉。羅斯福競選總統時,提出了解決美國經濟危機的“新政”,引起了經濟界很多人的興趣,哈默也是其中之一。他密切關注美國大選的動態,從大量信息中進行研究分析,認為羅斯福極有可能競選獲勝。他進一步分析:旦羅斯福當選,必然實施“新政”,極有可能廢除1920年的禁酒令,從而帶來酒類市場的興旺;大批酒廠開業,必然導致貯酒的白橡木桶需求量急劇上升,而這種像木桶自禁酒令實施以來,早就銷聲匿跡了,到時候必然成為緊俏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