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預產期的依據(1 / 3)

記住最後一次月經日期很重要,這是計算預產期的依據。從末次月經開始計算懷孕周數最容易。

婦女在23~30歲懷孕最適宜。太年輕生活經驗不足。超過30歲後,尤其是超過35歲“高年齡產”,染色體異常機會增加,產後喂養孩子能力也減退。在婦女的生殖周期中,子宮每個月都有月經周期為受孕做準備,月經來潮的第一天是月經周期的第一天。由於排卵通常發生在月經周期的第14天。孕婦在懷孕初期和末期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尿頻。懷孕初期是因為身體荷爾蒙分泌改變導致。晚期出現是由於胎兒逐漸落入盆中,壓迫膀胱導致尿意。

預產期計算:末次月經第一天起,月份減3,不夠則加9,日數加7。如末次月經2000年9月18日,則月份減3日數加7,預產期2001年6月25日。

預產期計算:如記不清末次月經日期,可根據胎動日期作大概計算。一般胎動日期大約在懷孕後的18-20周,再加上20周就能推算出大約的預產期。

分娩難產和孕婦的心理作用分不開,焦急、恐懼、食飲不下會造成子宮收縮乏力,子宮收縮不協調、宮口不開、產程延長和胎兒宮內窘迫等情況。

避免妊娠紋,首先,孕前就要注意鍛煉身體,經常做做按摩,堅持冷水擦浴,增強皮膚的彈性,皮膚彈力纖維的抗張強度較大,不易斷裂。

妊娠期對外用藥也應慎用,一些外用藥能透皮被吸收進血液,引起胎兒或乳兒中毒,一般需慎用的外用藥有殺癬淨以及皮質醇類外用藥膏。

為了保護胎兒和嬰幼兒不受缺碘的危害,孕婦和哺乳期婦女要格外重視缺碘的危害,在孕前孕後、產後采取各種措施及時補碘。

要確保母子安康,孕婦產前保健和準備非常重要,這可及早發現和治療因懷孕和生產而引起的並發症。尤其是婦女懷孕初期,最擔心的是小產出血與子宮外孕。

體重過重或是過輕,都會影響胎兒的發育,並會增加妊娠並發症的可能性,生產的時候也會比較困難。

胚胎期是極易被有害成分損害而使胚胎發生畸形。妊娠嘔吐是胚胎為了避免有毒物質的危害而進行的一種自衛反應,輕度嘔吐有益胎兒健康。

產前檢查注意:每次複診,測量體重、血壓及尿中蛋白、血糖,檢測胎兒的生長狀況是否與胎齡相符,測聽胎兒心律。

孕前3個月都要慎用藥物,包括不要使用含雌激素的護膚品。從事對胎兒有害職業的夫妻,尤其是女性一定要在孕前3個月暫時離開。

長久采用工具和物避孕的女性,要在停藥6個月後再孕。

為減少“早孕反應”對身體的營養損失,要在準備懷孕前的3個月積極進食富含營養素的食物,如含葉酸、鋅、鈣的食物。

不要在冬春季節受孕,因為此時灰塵多、風沙大、氣候不穩定,孕婦極易被流行病毒感染情緒波動,抵抗力下降,從而導致胚胎畸變。

受孕時要避開自然界環境這些變化:太陽磁暴、地震、日月蝕、雷電、月圓之夜都會使人的情緒發生很大改動,並且精卵細胞質量下降。

懷孕後吃小茴香、大茴香、花椒、桂皮、辣椒、五香粉等熱性香料,以及油炸、炒等熱性食品,容易消耗腸道水分,使胃腸腺體分泌減少,造成便秘。

受孕早期不宜過多接觸洗滌劑洗滌劑中的直鏈烷基碘酸鹽、酒精等化學成分,可破壞和導致受精卵的變性和壞死。

懷孕前後心理準備必不可少:女性必須懂得,從懷孕的那天起就意味著責任隨之而來,要用積極的態度和幸福的心態為寶寶準備完美的生理心理環境。

孕婦的心理準備:學習和掌握一些關於妊娠、分娩和胎兒在宮內生長發育的孕育知識,了解如何才能懷孕及妊娠過程出現的某些生理現象。孕婦的心理準備: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狀態。懷孕是每個女人幾乎都要曆經的人生過程,作為女性能體會到十月懷胎的艱辛滋味也不枉母親這一光榮稱號。

孕婦的心理準備:生活和行為方式是受心理支配的,有了足夠的思想準備,才能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使之適應優生胎教的需要。

孕婦的心理準備:了解體育活動對調節心理狀態的積極意義。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放鬆身心。無論是孕前、孕後女性都要有適當的體育活動。

孕婦的心理準備:要做好懷孕以後出現妊娠反應的心理準備。孕後的種種不適會令孕婦難受。

孕婦的心理準備:心理上要重視產前檢查,接受醫生指導。產前檢查有利於對妊娠情況的循序掌握,發現新的問題可及時得到解決,成為優生的關鍵。

放射線會使卵細胞染色體發生畸變或基因的突變,也可以使受精卵發生畸變。計劃懷孕的婦女最好在孕前四周就避免接觸放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