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很多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都有大幹一番事業的豪情壯誌,所以做事不知道低調,麵試時急於表現,到了新單位,幹什麼事都想衝在前麵,希望給別人留一個好印象。實際上,這樣高調張揚的表現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不顯山不露水,才能化險為夷。曆史上,很多成功者也是低調謙恭之人,瑪格麗特·杜魯門在寫她父親杜魯門總統的傳記時也曾多次提到她的父親低調做人的感人故事:“父親不願意用他辦公桌上的鈴聲下命令來傳喚人,十次有九次都是他親自到助手的辦公室去,在偶爾傳喚別人的時候,他都會到他的橡樹廳門口去接……”陳永正的用心,又何嚐不是如此——高高的領獎台、炫目的閃光燈,隻會讓他與周圍的人疏遠。
很多人以為,在外企就是要張揚、要自信,甚至要狂妄。但你可知道,在西方世界中謙謙君子也是一種美好的風度?紳士最終還是懂得低調藝術的人。將東方人的“惶恐”帶到西方的企業,更加安全穩固。
多元時代:頻繁跳槽跟業績無關
在職業規劃師的研究中,他們發現一個新的現象:以前IT企業高管離職往往會跟“業績不佳”扯上關係,但最近的IT業界高管的頻繁離職,已經走出“業績不佳”的怪圈。
比如戴爾中國區總經理劉峻嶺離職就跟業績無關。在戴爾中國區領導人的位子突然空出來時,一時沒有合適的人選,所以安排了兩位各有所長的總經理搭起一個“雙核架構”。戴爾的雙核架構通常都是為過渡所做的準備,兩個總經理的角色慢慢在工作中會發生變化。所以劉峻嶺的離職是戴爾雙核架構所致,屬於企業的內因。
再比如惠普中國總裁孫振耀的離職。在惠普全球總裁馬克·赫德上任後,惠普全球都在發生變化,控製成本、追求效益。公司戰略的調整,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風格的領導人,而此時惠普正好有一個條件非常優厚的“退休計劃”,孫振耀在反複猶豫後最後決定“退休”。孫振耀的離職不是他做得不夠好,而是企業變革與個人前途的多重考慮下的選擇。
而陳永正為何要離開微軟呢?我們還是聽聽他自己的闡述吧!2007年9月,微軟大中華區CEO陳永正接受了新浪科技獨家專訪,這也是陳永正首次對外披露離職內情。陳永正表示,在一年多以前就開始計劃離開微軟。以下為采訪實錄:
新浪科技:陳總,感謝您接受我們新浪的專訪,我是新浪科技馬全智。聽到您離職的消息,感到很震驚,我采訪了分析師,他們認為您是微軟(中國)曆史上最成功的CEO。
陳永正:謝謝,不敢當!
新浪科技:相信很多關注您的朋友都有一肚子話想問您,請您先來聊聊,為什麼選擇在這時候離職?
陳永正:這事情在內部保密了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前些時候考慮過自己接下來的人生規劃。本來希望在微軟做長一段時間,趕上最近來了一個機會。
新浪科技:您說的這個機會,就是NBA方麵拋出的繡球嗎?
陳永正:是的,他們通過獵頭公司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