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的話使營銷部所有人的目光都射向年輕人,有的還互相竊竊私語。
經理不等年輕人“還擊”,便不由分說地將了他一軍:“公司在甘肅那邊還有5 000套庫存,你有本事推銷出去,我的位置讓你坐。”
年輕人提高嗓門朗聲說道:“現在全國都在搞西部開發建設,我就不信質優價廉的產品連人家小天線廠也不如,偌大的甘肅難道連區區5000套天線也推銷不出去?”
幾天後,年輕人風塵仆仆地趕到了甘肅省蘭州市天元百貨大廈。大廈老總一見麵就向他大倒苦水,說他們廠的天線知名度太低,一年多來僅僅賣掉了百來套,還有4 000多套在各家分店積壓著,並建議年輕人去其他商場推銷看看。
接下來,年輕人跑遍蘭州幾個規模較大的商場,有的即使是代銷也沒有回旋餘地,因此幾天下來毫無建樹。
正當沮喪之際,某報上一則讀者來信引起了年輕人的關注,信上說那兒的一個農場由於地理位置關係,買的彩電都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看到這則消息,年輕人如獲至寶,當即帶上十來套樣品天線,幾經周折才打聽到那個離蘭州有100多公裏的金暉農場。信是農場場長寫的。他告訴年輕人,這裏夏季雷電較多,以前常有彩電被雷電擊毀,不少天線生產廠家也派人來查,知道問題都出在天線上,可查來查去沒有眉目,使得這裏的幾百戶人家再也不敢安裝天線了,所以幾年來這兒的黑白電視隻能看見哈哈鏡般的人影,而彩電則隻是形同虛設。
年輕人拆了幾套被雷擊的天線,發現自己公司的天線與他們的毫無二致,也就是說,他們公司的天線若安裝上去,也免不了重蹈覆轍。年輕人絞盡腦汁,把在電子學院幾年所學的知識在腦海裏重溫了數遍,加上所攜儀器的配合,終於使真相大白,原因是天線放大器的集成電路板上少裝了一個電感應元件。這種元件一般在任何型號的天線上都是不需要的,它本身對信號放大不起任何作用,廠家在設計時根本就不會考慮雷電多發地區,沒有這個元件就等於使天線成了一個引雷裝置,它可直接將雷電引向電視機,導致線毀機亡。
找到了問題的症結,一切都變得迎刃而解了。不久,年輕人將從商廈拉回的天線放大器上全部加裝了感應元件,並將此天線先送給場長試用了半個多月。期間曾經雷電交加,但場長的電視機卻安然無恙。此後,僅這個農場就訂了500多套天線。同時熱心的場長還把年輕人的天線推薦給存在同樣問題的附近5個農林場,又給他銷出2 000多套天線。
一石激起千層浪,短短半個月,一些商場的老總主動向年輕人要貨,連一些偏遠縣市的商場采購員也聞風而動,原先庫存的5 000餘套天線當即告急。
一個月後,年輕人筋疲力盡地返回公司。而這時公司如同迎接凱旋的英雄一樣,將他披紅掛彩並夾道歡迎。營銷部經理也已經主動辭職,公司正式下令任命年輕人為新的營銷部經理。
文中年輕人的成功除他背後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毅力做支撐之外,還得益於他遇到困難找方法,不找借口,敢於突破困境的精神。下麵故事中老李的經曆就與這位年輕人十分相近。
10多年前,老李在一家建築材料公司當業務員。當時公司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討賬。產品不錯,銷路也不錯,但產品銷出去後,總是無法及時收到款。
有一位客戶,買了公司10萬元產品,但總是以各種理由遲遲不肯付款,公司派了三批人去討賬,都沒能拿到貨款。當時老李剛到公司上班不久,就和另外一位姓張的員工一起,被派去討賬。他們軟磨硬磨,想盡了辦法。最後,客戶終於同意給錢,叫他們過兩天來拿。
兩天後他們趕去,對方給了一張10萬元的現金支票。
他們高高興興地拿著支票到銀行取錢,結果卻被告知,賬上隻有99920元。很明顯,對方又耍了個花招,他們給的是一張無法兌現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春節假了,如果不及時拿到錢,不知又要拖延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