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1章 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斑塊易損性有哪些相關性(1 / 1)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脂質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累積並被纖維帽覆蓋,其結果是侵占血管腔內麵積並導致斑塊不穩定,這些研究均已通過屍體解剖病理學研究證實。相關報道表明,致命的急性心肌梗死斑塊破裂多數發生在至少中度狹窄(>50%)的管腔。這些研究結果與在嚴重狹窄斑塊表麵施加剪切應力會導致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風險增加的事實一致。然而,通過冠狀動脈造影解釋的冠狀動脈狹窄嚴重性和罪犯病變之間的關係得出了與解剖研究相反的結論。鑒於上述研究的結果相互矛盾,因此僅僅使用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預測斑塊易損性是不可靠的,缺乏特異性。此外,大型隨機血脂幹預研究表明,即使很少或沒有改善冠狀動脈管腔直徑,幹預血脂後臨床心血管事件也會顯著減少。這表明僅僅通過造影不能提供關於斑塊負荷、斑塊成分和血管壁形態的詳細信息,通過狹窄程度鑒別高位斑塊穩定與否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