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決定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1.

曆經32年的虔誠信仰,奇祿義終於實現了他的理想。在走向天國之路的途中,奇祿義與許多傑出的成佛者一樣,忠誠地履行自己的發願與責任。

1978年2月5日,臘月二十九。

他一個人離開了家鄉,他要到天那邊去看看。

這是他的最大的願望,這一走就是8年。

這八年裏,究竟發生了多少奇異的事情?連他都不記得了。

那個時候,他就是一個孩子,一個無所畏懼的孩子,卻開始浪跡天涯,一直往西走,沒有誰給予他一個確定的方向,他那時也不知道人生的含義。

生命,對他而言就是尋找那個日落的天邊。

奇祿義尋找夢想的這一路程,走的好漫長,曆盡艱辛與磨難,輾轉在西部區域,這個吃百家飯的孩子,漸漸長大了……

1992年,又是臘月二十九,他北上呼和浩特,他口袋裏隻剩下2.5元錢。

2.

2010年元旦,我與他坐在他的辦公室裏,他敘述著當年冬天裏,連棉衣、棉鞋都沒有穿過,腳後跟凍裂了,就用針封上,他9歲的女兒驚愕的眼神看著爸爸,這個能流利地以三種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與他的童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事實上,中國確實有許多這樣鮮明的兩代人的對比。

這是真實的,他更加願意讓他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

她問:“爸爸,你不疼嗎?”

“不疼。”奇祿義答。

奇祿義的這句平淡的回答,著實出乎我與他女兒的想象。

後來,我曾經反複與他人講述父子倆這段問答,我才發現事過幾十年,奇祿義依然刻骨銘心自己的苦難童年。

疼,早就是奇祿義能夠忍受的感覺,還有恐懼、驚悚,絕望,與隨時可以讓奇祿義生命突然嘎然而止的病魔與險情,這些經曆與精神上的折磨,每一時刻都在發生,哪一個不比“疼”更加殘酷與無情?

3.

奇祿義成功後,繼續他的30多年的尋找理想之旅與精神追求。

《草原傳奇》轟動了,這應該是奇祿義單純的蒙古民族意識與基因繼承的一個象征。

《草原傳奇》的成功,更加堅定了奇祿義欲將蒙古族文化作為自己的未來事業的決心與動力,遺憾的是從北京回來不久,就因為一些合作者之間的利益原因,奇祿義退出了《草原傳奇》的項目。

我問他:“你不後悔嗎?”

“從來不後悔。你看現在有許多人開始了對文化的投資。”奇祿義答。

奇祿義的語調很緩和,他的聲音裏,透露出自豪的神情。

也許,這就是天意。

他放棄了《草原傳奇》所有的規劃與設想,一切從頭開始。他與他的眾多朋友都沒有設想過,不久後,他來到了青海湖畔的貢寶東神洞。

當他走出貢寶東神洞時,洞外邊,站立著許多佛教徒,不遠處,三隻蒼狼佇立著,仰起他們智慧的頭顱,發出了他們真正的嚎叫。

奇祿義完成了他這一次莊重的轉身,今天,他終於在眾多信仰者麵前,他走進了他最終向往的那個境界。

難道,這是蓮花生大士的旨意,或者,他聽到了佛陀的呼喚?

4.

如今,信仰佛教者眾。信仰佛教者,均不是為了個人經濟利益。

比他富有的人很多,比他捐贈多的人也有很多,但沒有誰比他的胸懷更加寬廣,不是在繁華都市,就是在著名廟宇裏,許多捐贈者還留下了企業與自己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