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八日,太子朱慈烺、吏部尚書鄭三俊和禮部尚書賀世壽帶著浩浩蕩蕩的儀仗人員趕到了大筆山前線,帶來了升賞有功之士的聖旨和賞賜。Ww W COM
這次大筆山之戰斬獲很多,子龍顏大悅,給出的升賞很重,涉及人數很多。尤其是李植,這次升為了侯爵。
侯爵的冊封儀式本該在紫禁城中隆重舉行,但如今前線戰事未完,李植作為中流砥柱不能輕離前線。所以朱由檢派太子親至前線,攜吏部尚書和禮部尚書到前線來給李植冊封,並給諸將升賞。
洪承疇的中軍大帳中,先接受聖旨的是薊遼總督洪承疇。筆架崗、何家坳和大筆山連番大勝,洪承疇有運籌帷幄之功。洪承疇本是太子太師,這一次大勝後,子給他加了太子太傅的官銜。
洪承疇特意穿上了自己的蟒袍接旨。
吏部尚書鄭三俊宣讀聖旨,洪承疇十分激動,跪地磕頭,匍匐接旨。
十四歲的太子朱慈烺站在金扇等太子儀仗之下,站在大帳一旁,對洪承疇微微點頭。洪承疇心情激動,又跪下朝太子磕了一個頭。
其次升賞的是宣府總兵楊國柱。楊國柱此役中在西翼殺賊,頗有斬獲,子升楊國柱為左都督。
大筆山一戰中,西翼的明軍對陣清軍不落下風,在西翼戰鬥的吳三桂、王廷臣和馬科也都有斬獲,這些人一一受到封賞,都是加半階官位。
這些武官在太子麵前都有些緊張,一個個鞠躬前行,匍匐跪拜。
東翼作戰的三個總兵和攻山的曹變蛟沒有什麼功勞,隻能看其他武官升賞,一臉的不甘。
武官們受賞完畢,監軍張若麒也上去受賞,他做監軍有功,升了一階官職,升為左僉都禦史。
最後才是這次升賞的重頭戲,冊封李植為興國候。
典禮一開始,太子朱慈烺就邁步走到了大帳中央,代表子威儀立在正中。吏部尚書和吏部尚書立在太子兩側,操作冊封典禮。五十個錦衣衛大漢將軍站滿了中軍營帳,手按繡春刀,威風凜凜。十個太監舉著各色賞賜物品,站在兩位尚書身後。
四個宦官舉著托盤站在李植身後,準備為他接下各種賞賜。
總督洪承疇、監軍張若麒和八個總兵站在大帳下方的兩側,見證這一盛典。十人對李植一臉的羨慕嫉妒,李植年僅二十七歲就受封侯爵,如何不讓人豔羨。這樣的爵位,眾人奮鬥到老也是摸不到邊的。
不過李植的戰功卻是擺在那裏,眾人雖然羨慕,也是口服心服。
鄭三俊舉起聖旨,大聲唱頌:“興國伯,太子太傅,左都督,津總兵官李植何在?”
李植大聲答道:“臣李植在!”
鄭三俊喊道:“太子代子駕臨,李植拜!”
李植跪倒在地,朝太子朱慈烺跪拜行禮。
等李植站了起來,朱慈烺笑了笑,朝李植點了點頭。一個鴻臚寺官員走了上來,舉著聖旨大聲唱道:“興國伯李植為國效力,南征北討屢立戰功,宜加爵賞。朕策封李植為興國候,食祿三千石,世襲罔替。願卿不負朕望,再為國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