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宇宙的探索,從1957年第一個衛星上天,到1952年第一個載人航天器飛天,再到1971年人類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個腳印。這些都記錄著人類對宇宙的探索。
人類雖然登上了月球。但地球和月球隻不過是宇宙的兩粒塵埃。宇宙到底有多大?太陽係外麵到底有什麼?河外星係到底有什麼?
21世紀初期,人類步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在全球迅速發展、普及。信息技術也進一步推動了宇宙探索。信息技術給外太空的探索人員提供了聯絡保障。
21世紀中期,信息革命結束,但地球的資源也瀕臨枯竭。人類迫切需要新能源。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可以在短時間將植物轉化成石油的生物酶。石油的使用畢竟存在汙染,隨之替代的是,節能高效釋放出能量更強大的氫能源。
21世紀初期,核能的廣泛使用使地球的核燃料接近枯竭。核能雖然存在著隱患,但它的效益更高,能放出巨大的能量並且管理得當是接近無汙染的能源。這些驅使著人們去尋找新的核燃料。原來的核燃料都是些:鈀、鈾等高原子質量的放射性元素。21世紀中期科學家將:氫、氦等低原子質量的元素作為核燃料。
能源的改變也使得交通工具發生了改變。原先靠內燃機四輪驅動的汽車,如今換成了靠噴氣機使用液氫類似飛行器的汽車。並且速度也遠超飛機。
核燃料的改變也使得工業以及軍事發生了改變。工廠的電力靠核反應堆來發電。強大的能量也促使一種標誌性的軍事武器的誕生。一個是馳騁於海洋與天空甚至宇宙的宇宙戰艦。雖然這種武器在二戰的時候蘇聯曾經製造過,但由於提供的動力不夠,並且容易被摧毀的原因最終導致失敗。但今日的宇宙戰艦截然不同,不僅裝配有強大的驅動裝置,而且配有先進的防禦裝置以及強大的武器裝置。
21世紀末期22世紀初期,也就是今天。我們進入了新的時代——粒子時代。其實粒子這一概念早在二十世紀就被提出來了。但由於研究的方向與現在的不同所以用途也就不一樣。
那麼,粒子時代到底是什麼呢?比如說:電腦的顯示屏可以有一個投射器在空氣中用粒子構成一個屏幕。鍵盤這類控製器也可以通過粒子投射器取代,可以通過改變粒子的密度來起到產生觸感令其感覺更真實。
美國的電磁武器一度讓世界望而生畏。我國由於激光事業的領先,同時最先進去了粒子時代。軍工業發明的粒子武器與美國持平甚至超越美國。打個比方:在地球上可以利用粒子武器打擊太陽係的任何目標。粒子炮的威力可以輕鬆的將一個星球輕鬆毀滅。這樣威力的武器超越的當今的任何武器裝備領先世界。老牌霸權國家——美國,也畏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