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2)

誌願者是NGO理念的傳播者——在新誌願者培訓班上的講話

做誌願者是需要熱情的,今天來到這裏的都是滿腔熱情、願意從事公益事業並且具有各種專業背景的人,歡迎大家。剛才介紹說我是秘書長,是這個組織的管理者,但這個職位是誌願者性質的,因此我也是一個誌願者。有了這雙重身份,今天在這裏就能夠更好地和大家溝通交流。

我主要講三個內容:一是研究會的發展曆史;二是民間機構與誌願者的關係;三是如何做一個好的誌願者。

一、陝西婦女研究會的曆史與發展

首先問一下大家,你們通過什麼途徑知道我們研究會的?(眾答:網絡、報紙、宣傳資料、他人介紹……)很好。研究會走到今天已經有近20年了,其中經曆了許多的曲折和坎坷。

成立婦女研究會,當時主要有兩方麵的背景。一方麵,在20世紀80年代經濟改革中出現很多新的婦女問題,如企業精簡員工時婦女首當其衝,尤其是懷孕的婦女,女大學生麵臨就業難的困境;新《婚姻法》在離婚問題上將有過錯原則改為感情破裂原則,由此出現離婚高峰期,婚姻家庭問題突出,一些女性受到傷害,加之社會上出現拐賣婦女兒童、賣淫等醜惡現象,使婦女問題成為越來越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麵,“四人幫”倒台後,社會科學研究得到了恢複和發展,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各種學會紛紛成立,積極進行研究活動,為製訂法律政策獻言獻策。在這樣的背景下,1986年6月我們一批關注婦女問題的學者在省婦聯的推動下成立了研究會,宗旨是“關注婦女發展,促進兩性平等”。研究會成立之後大致經過了三個發展的階段。

第一階段,1986~1992年,摸索時期。研究會的全稱叫“陝西省婦女理論婚姻家庭研究會”,這個名字一直很拗口,連來研究會好幾年的誌願者也弄不確切,這也有它的原因,主要是想對應北京全國婦聯的兩個學會:一個是婚姻家庭研究會,一個是正在籌備的婦女理論研究會,合起來成為現在的“陝西省婦女理論婚姻家庭研究會”。當時掛靠在陝西省婦聯,屬社科聯管轄。這一階段的活動我們都是自籌經費,舉辦過婦女問題講習班,邀請的都是知名學者專家,收取很少的費用,用來維持研究會活動。

第二階段,1993~1999年,發展時期。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第一次在國內召開的大規模的關注婦女組織和問題的國際會議,影響非常大。會前舉辦各區域性會議,我有幸參加了亞太地區的NGO論壇,意識到婦女研究的目的是促進性別平等,除了要理論研究還必須有實際行動,深深感受到亞太民間婦女機構的活躍性,在貧民窟、庇護所看到一大批教授、博士、律師以誌願者的身份為婦女提供幫助,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回來後也想建立一個集研究、宣傳、谘詢、法律援助為一體的婦女法律服務中心。因為當時北京大學已經創辦了這樣一個法律中心,我們向福特基金會申請沒有批準。然後我又向美國全球婦女基金會申請,但因為它們的資金額度小隻能先申請辦一個熱線。1996年4月資金彙過來,於是通過招聘誌願者成立了陝西婦女熱線,1998年郵電工會讚助了3萬,使熱線得以繼續下去。以後相繼有亞洲基金會、樂施會等多個機構資助的項目,開展法律援助、社會性別研究、農村發展項目(如宜川、丹鳳、山陽),到1999年研究會已經形成了4個小組:婦女熱線組、法律援助組、社會性別培訓組和農村發展組。這時候我們還沒有固定的辦公室、健全的財務和管理製度,人員流動性也大。

第三階段,2000~2005年,走向成熟時期。2000年在樂施會的資助下我們邀請外部專家協助,討論製定研究會2001~2005年的戰略規劃,建立健全了相應的機構,正式過渡為社團法人。現全職員工有18人(另有兼職),會員100多人,最高決策機構為會員大會,下麵是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執行機構由秘書長負責,下屬三個部門:項目服務部(又叫權益部)、農村發展部(全省有8個縣有項目,涉及健康、教育、基建、小額貸款、救災、生態等領域)、辦公室(主管行政、人事、財務、刊物《關注》和網站“西部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