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目的走在大街上.心裏煩死了
不要說我太莽撞,可是我現在連一個安身的地方都沒有,我是相信穿越到古代了,可是就我這身打扮,也要嚇死人:短袖露背t恤,牛仔長褲,361度的球鞋,外加一頭銀發,知道的為我默哀,不知道的就笑我無恥了,這也難怪,古代女子哪個不三寸金蓮?笑不露齒?我靠!就是讓我死也決不會達到這兩點.說了半天,我都不知道這是哪個朝代?
於是我抓這一個小姑娘劈頭就問:"這是哪?是哪個朝代?皇帝年號?名字?"那女孩嚇地臉發白,若不是在白天,肯定以為遇到鬼了.過了半天才回答"這是長安,是唐朝,貞觀元年,是皇太宗...."我一把放了著個女孩仰天大笑起來.
這會我第一次感謝我這老媽了,平時我就對國內國外的曆史知道的滾瓜爛熟(雖然是被老媽逼的),但是由於我分外的喜愛唐朝所以唐朝的曆史最熟.打開人腦筆記本,調出李世民的資料.
李世民的宗室,幾代都有少數民族的血統,李世民的祖母獨孤氏為鮮卑人,皇後長孫氏的祖先為北魏拓跋氏,太子-後來的唐高宗李治就是長孫皇後所生,由於這一緣故,加上李世民的偉大胸襟,唐初並不過分歧視少數民族。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中華帝國千古一帝,為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淵之次子。出生於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四歲時曾有相麵先生預言說,此子將來必能濟世安民,因以為名。隋煬帝大業十一年(615),煬帝被突厥始畢可汗率兵圍困在雁門(今山西代縣),年僅十六歲的李世民應募勤王,嶄露頭角。大業十三年(617),李淵被任為太原留守,李世民隨從來到晉陽(今山西太原)。
這時隋政已衰,天下大亂,李世民便廣交英雄豪傑,積極招兵買馬,準備舉兵反隋,奪取天下。他的密友、晉陽縣令劉文靜因受瓦崗軍首領李密株連,被捕入獄
李世民以探視為名,與他在獄中擬定了召募兵士、西入關中、創立帝業的起兵計劃,並通過隋晉陽宮副監裴寂將這個計劃轉告給了李淵。李淵在晉陽起兵以後,李世民與其兄李建成分統左、右兩軍,並肩作戰,於大業十三年十一月攻克長安。唐朝建立後,李世民以功被拜為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進封秦王。李世民實為唐王朝之開國皇帝。 武德元年(618)三月,盤踞金城(今甘肅蘭州)薛舉、薛仁杲父子率部進犯關中,李世民奉命率兵征討。將其擊敗。薛仁杲投降後被處死。
武德二年(619)十月,馬邑(今山西朔縣東北)人劉武周叛亂,率眾南下,相繼打敗了李元吉、裴寂等唐將,幾乎占領河東全境,關中震動。唐高祖準備放棄河東,謹守潼關以西。李世民主動請纓,並率兵三萬,東渡黃河,一舉擊敗了劉武周的精銳部隊宋金剛部,並收降了驍將尉遲敬德和尋相等。接著,李世民又麾軍北進,終於在武德三年(620)四月殲滅了劉武周,收複了河東全境。
同年七月,李世民率兵挺進中原,勢如破竹,相繼收複了河南的多數郡縣,將隋朝的殘餘勢力王世充圍困在洛陽孤城之中。接著,又果斷地采取圍城打援的作戰策略,生擒了竇建德,迫降了王世充,相繼平定了隋末以來兩個勢力最強的領袖。
李世民在平定末民變領袖時,表現他出眾的才能,使高祖就帝位繼承人的問題大傷腦筋。同時,在戰爭的過程中,李世民得到了一班能征善戰、謀略過人的部下,如敬遲敬德、李靖、房玄齡等,這樣大大加強了秦王與太子李建成爭奪帝位的能力,終使兩人的帝位之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率秦府幕僚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在宮城的北麵玄武門內,一舉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這就是「玄武門之變」。兩天以後,唐高祖下詔將李世民立為太子。八月,唐高祖禪位而為太上皇,李世民登上帝位,是為唐太宗。第二年年初,唐太宗改元貞觀。
就在玄武門之變後,突厥「頡利可汗」乘唐朝內亂,大舉入侵。太宗遣尉遲敬德出戰,大敗突厥。未幾,頡利又再入侵,到達渭水便橋,並遣使臣到長安示威。太宗於是親率六騎到渭水,與頡利隔河相會,數頡利背棄盟約,這時唐朝大軍亦陸續到達。頡利見唐軍軍容鼎盛,以為無隙可乘,於是於太宗議和,隨即北歸,此即為「便橋會盟」。
貞觀元年(627),唐太宗在論功行賞時,將謀士房玄齡、杜如晦的功勞列為第一,並任為宰相,執掌朝政,引起了他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和驍將尉遲敬德的不滿。他們自恃戰功顯赫,資深位高,口出怨言,擾亂慶功秩序,甚至還揮拳打傷前來勸解的任城王李道宗的眼睛。於是,諸將爭功,大吵大鬧。對此,唐太宗聲色俱厲地對李神通說:「叔父雖在義旗初起之時,有首倡之功,但後來卻在同竇建德和劉黑闥的兩次作戰中,一次全軍覆沒,一次望風逃竄。玄齡、如晦運籌帷幄,安定社稷,論功行賞,理當第一。你雖是我的叔父,國家貴戚,但卻決不能以私恩濫與功勳之臣同賞!」接著,他又對尉遲敬德說:「我以前在讀《漢書》時,看到漢高祖時的有功將領很少有保全性命的,常對高祖心懷不滿,因而想引以為鑒,有意保護功臣,不使其子孫斷絕。但你卻經常居功自傲,觸犯法律。我今天才明白漢初大將韓信和彭越等人的受戮被殺,家破人亡,並非是漢高祖的過失。國家大事,隻有賞罰兩種。非分之恩,不可兼行,你要自珍自愛,免得將來後悔。」李神通和敬德聽了這番警告以後,當即表示悔過自新,這場爭功風波很快便得到平息。接著,唐太宗又將原太子李建成的屬官王珪和魏征等人,赦而不罪,委以重任,讓其參掌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