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小引(1 / 1)

人生是一本大書,讀書固有心得,讀人生豈不更加心得多多,所以,錢鍾書先生將其隨筆集題為《寫在人生邊上》:人生是端端正正、起承轉合的正文,旁邊皆是隨意揮灑、觸處成春的點批。

其實,《論語》一書何嚐不是孔老夫子寫在他的人生邊上的諸多心得——他的人生心得之一便是述而不作,遂偏勞眾弟子記錄下來編輯成書,後人對他的人生之認識與了解也多來自這本人生心得。孔老夫子,聖之時者也,他智商高,知識廣,閱曆豐富且有悟性,治學方麵,固然也頗有實績,而唯此一部《論語》,成了中國人乃至地球人共同的精神文化財富,為他老人家贏得了不朽之聲譽。

孔夫子之後,雖然也有不少名儒碩彥留下一些人生心得,散見於文章書劄,洋洋大觀如《論語》者卻鮮見,一來是後儒們為先師所限,難以越雷池一步;二來“立德立功立言”,於“立言”一項的這一麵似乎也著意不多,所忙的多是注疏與詮釋,“代聖賢立言”,自己的聲音相當微弱。

延至近代,特別是“五四”之後,人性覺醒,人道張揚,才有很多的文章探討人生,抒寫心得,語言與境界,與前判然有別。讀這樣的文章,想作者的人生,對於讀者,實在是很有興味的事。雖然是寫在人生的邊上,有些卻比正文還經典,值得捧頌再三。

荀子雲:“聽人以言,樂於鍾鼓琴瑟。”這話是對發言者說的,請那些高文化的達人們,亦即我們所說的“文化名家”,多講講自己的人生心得,無論經驗抑或教訓,無論思辨抑或隨感,尤其在這樣一個時代,借以對照坊間那些可疑或有害的各種心得,啟導後進,實在必要。對於聽者,也是比在音樂廳聽美妙的樂曲還快樂的事。

而第一步,先行將這些久為人們所仰望的名家的文章,搜求、彙集起來,貢獻於讀者麵前的,就是這本書。

金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