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隔斷與隔斷構造設計及地基基礎與地下室構造設計(3 / 3)

承台的最小寬度不應小於500米,承台邊緣至樁中心的距離不宜小於樁的直徑或邊長,且邊緣挑出部分不應小於1500mm。對於條形承台梁邊緣挑出部分不應小於750mm。條形承台和柱下獨立樁棊承台的厚度不應小於300mm。

第二節基礎的類型

研究基礎的類型是為了經濟合理地選擇基礎的形式和材料,確定其構造,對於民用建築的基礎,可以按形式、材料和傳力特點進行分類。

一、按基礎的形式分類

基礎的類型按其形式不同可以分為帶形基礎、獨立式基礎和聯合基礎。

條形基礎為連續的帶形,也叫帶形基礎。當地基條件較好、基礎埋置深度較淺時,牆承式的建築多采用帶形基礎,以便傳遞連續的條形荷載。

獨立式基礎呈獨立的塊狀,形式有台階形、錐形、杯形等。獨立式基礎主要用於柱下。在牆承式建築中,當地基承載力較弱或埋深較大時,為了節約基礎材料,減少土石方工程量,加快工程進度,亦可采用獨立式基礎。為了支承上部牆體,在獨立式基礎上可設梁或拱等連續構件。

聯合基礎類型較多,常見的有柱下條形基礎、柱下十字交叉基礎、片筏基礎和箱形基礎。聯合基礎有利於跨越軟弱的地基。

當建築設有地下室,且基礎埋深較大時,可將地下室做成整澆的鋼筋混凝土箱形基礎,它能承受很大的彎矩,可用於特大荷載的建築。

二、按基礎的材料和基礎的傳力情況分類

按基礎材料不同可分為磚基礎、石基礎、混凝土基礎、毛石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等。按基礎的傳力情況不同可分為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兩種。

當采用磚、石、混凝土、灰土等抗壓強度好而抗彎、抗剪等強度很低的材料做基礎時,基礎底寬應根據材料的剛角來決定。剛性角是基礎放寬的引線與牆體垂直線之間的夾角,凡受剛性角限製的為剛性基礎。剛性角用基礎的級寬與級高之比值來表示。不同材料和不同基底壓力應選用不同的寬高比。

剛性基礎常用於地基承載力較好,壓縮性較小的中小型民用建築。

剛性基礎因受剛性角的限製,當建築物荷載較大,或地基承載能力較差時,如按剛性角逐放寬,則需要很大的埋置深度,這在土方工程量及材料使用上都很不經濟。在這種情況下宜采用鋼筋混凝土基礎,以承受較大的彎矩,基礎就可以不受鋼性角的限製。

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基礎,不僅能承受壓應力,還能承受較大的拉應力。不受材料的剛性角限製,故叫做柔性基礎。

第三節地下室的防潮與防水

地下室由於經常受到下滲地表水、土壤中的潮氣和地下水的侵蝕。因此,防潮、防水問題便成了地下室設計中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由於忽視防潮、防水工作或處理不當,會導致內牆麵生黴,抹灰脫落,甚至危及地下室使用和建築物的耐久性。因此應妥善處理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構造。

當最高地下水位低於地下室地坪且無滯水可能時,地下水不會直接侵人地下室。地下室外牆和底板隻受到土層中潮氣的影響,這時,一般隻做防潮處理。

當最高地下水位高於地下室地坪時,地下水不僅可以侵入地下室,而且地下室外牆和底板還分別受到地下水的側壓力和浮力。水壓力大小與地下水高出地下室地坪高度有關,高差愈大,壓力愈大。這時,對地下室必須1采取防水處理。

一、地下室防潮構造

地下室的防潮是在地下室外牆外麵設置防潮層。具體做法是:在外牆外側先抹1:2.5水泥砂漿(高出散水3000mm以上)然後底子一道和熱瀝青兩道(至散水底),最後在其外側回填隔水層。北方常用2:8灰土,南方常用爐渣,其寬度不少於500mm。

二、地下室防水

常用的地下室防水措施有以下三種:

1.瀝青卷材防水

卷材防水是以瀝青膠為膠結材料的一層或多層防水層。根據卷材與牆體的關係,可分為內防水和外防水。

卷材鋪貼在地下室外牆外表麵(即迎水麵)的做法稱為外防水(又稱外包防水),具體做法是:先在外牆外側抹1:3水泥砂漿找平層,其上刷冷底子油一道,然後鋪貼卷材防水層,並與從地下室地坪底板下留出的卷材防水層逐層搭接。防水層的層數應根據地下室最高水位到地下室地坪的距離來確定。

地下室頂板和底板中間位置應設置水平防潮層,使整個地下室防潮層連成整體,以達到防潮目的。

此外,還有將防水卷材鋪貼在地下室外牆內表麵(即背水麵)的內防水做法(又稱內包防水這種防水方案對防水不太有利,但施工簡便,易於維修,多用於修繕工程。

地下室水平防水層的做法,先是在墊層上作水泥砂漿找平層,找平層上塗冷底子油,底麵防水層就鋪貼在找平層上。最後做好基坑回填隔水層(粘土或灰土)和濾水層(砂),並分層夯實。

防水混凝土防水

混凝土防水結構是由防水混凝土依靠其材料本身的憎水性和密實性來達到防水目的。混凝土防水結構既是承重、圍護結構,又應有可靠的防水性能。它簡化了施工,加快了工程進度,改善了勞動條件。防水混凝土分為普通混凝土和摻外加劑防水混凝土兩類。

普通防水混凝土是以調整配合比的方法,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礎上提高其自身密度和抗滲能力的一種混凝土。混凝土抗滲性能的好壞不僅在於材料的級配,更主要取決於混凝土的密實度。因為混凝土為非均質材料,它的滲水是通過孔隙和裂縫進行的。提高混凝土抗滲性就要提高其密實度,抑製孔隙。但孔隙的形狀和大小都與水灰比密切相關。因此,控製水灰比、水泥用量和砂率來保證混凝土中砂漿的質量和數量以抑製孔隙,使混凝土浸水一定深度而不致透過。實踐證明,水灰比在0.5-0.6範圍內,塌落度為3-5mm是適宜的,近年來,混凝土中摻用減水劑,使用水量減少,取得了良好的抗滲效果。

外加劑混凝土的添加劑有加氣混凝土(加鬆香皂)三乙醇銨、三氯化鐵、木質磺酸鈣、建T型減水劑。混凝土中加人外加劑後能增強混凝土防水性能,抗滲標號提高三倍或三倍以上。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為現場澆注,澆注時應盡可能少留施工縫。對於施工縫應進行防水處理,通常采用膨脹橡膠止水條填縫。該止水條為膨脹率100%的聚氨酯材料,具有較好的自粘性、耐候性,混凝土麵層應附加防水砂漿抹麵防水。

彈性材料防水

前麵兩種防水方法為柔性防水和剛性防水。但防水材料必須具備環境變化、耐外傷的優點,以形成整體的透水薄膜。即對防水材料要求有耐候性、耐化學腐蝕性及溫度適宜性。地下室防水工程,由於具有較大水壓力以及建築基礎和地下室結構可能產生一定的荷載衝擊力,因而,更要求防水材料拉伸強度高、拉斷延伸率大,能承受一定的荷載衝擊力,適應防水基層的伸縮及開裂變形,因此,在國內外采用了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彈性塗膜防水層。

聚氨酯塗膜防水材料。我國現在生產雙組分型聚氨酯防水材料,它是以含有端異氰酸基的聚氨酯預聚物的甲料和含有多羥基,即可進行塗膜施工。塗膜防水有利於形成完整的防水塗層,對於建築內有穿管、轉折和高差的特殊部位的防水處理極為有利。為保證施工質量,應使基層保持清潔、平整、表麵幹燥。

地下室防水作為隱蔽工程,應先驗收,後回填,並加強施工現場的管理,以保證防水層的質量,避免後期補救工作給使用帶來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