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太行結義(上)(1 / 3)

本書非穿越,是一本融入夢境、神話因素的架空曆史小說。第一卷內容是聚集流民,第二卷開始在南海展開殖民活動。

*

漢末三國,能安天下的人,有臥龍鳳雛幼麒塚虎潛龜一說。潛龜不出,則司馬代魏,建立腐朽混亂的晉代,令中華民族本當崛起的命數受損,乃至異族入侵,動搖國本,先有南北朝、五代十國之亂,後有遼、金、西夏、蒙元、滿清之禍。雖然唐宋就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但因天命衰微,根本沒有孕育出現代工業文明的可能,唯有苦苦等待愚蠢的西方蠻夷姍姍來遲的文藝複興,再腆臉引進西學,複興中華。大夢不覺曉,一夢兩千年,中華民族兩千年回環曲折的迷夢,唯有潛龜歐陽氏可解。

天地有五兵,一為車,臥龍諸葛亮得到,造木牛流馬,督運糧秣;二為工,鳳雛龐統得到,嚐獻連環鐵鎖計,愚弄曹軍;三為弓,幼麒薑維得到,造諸葛連弩,力敵曹魏;四為騎,塚虎司馬懿得到,統領雍、涼、並鐵騎,覬覦天下;五為舟,潛龜歐陽曦得到,設計圖紙製造船舶,在古代可航行於河川江海,通舟船之便,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後,更可乘宇宙飛船衝出地球,開拓銀河,縱橫寰宇,是中國文明朝工業文明、航海文明、星際文明邁進的關鍵。

*

東漢興平三年(公元196年)十月,河北太行山區的一處無名山穀。

蹄聲響處,兩名風塵仆仆的青年騎士沿著山道疾馳而來,在一處陡坡上驟然停下。他們是世外高人獨臂老人的徒弟,奉師命來給師叔童淵賀壽。獨臂老人於臨行前交代,賀壽後不必回山,可擇明主出仕,為早日結束亂世奉獻自己的力量。

這兩名青年一個名叫歐陽曦,表字枝敏,揚州柴桑郡萍鄉縣人,已滿二十四歲,是東漢名門渤海歐陽氏苗裔,數代前遷居南方。渤海歐陽氏號稱秦漢數百年來“越國王孫、渤海名門、學為儒宗、八世博士”,但自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大司徒歐陽歙病逝獄中後,《尚書》歐陽學後繼乏人,歐陽家日漸式微。

歐陽歙,字王思,歐陽生的八世孫,是歐陽氏的後起之秀。歙自幼繼承家學,習《尚書》,傳祖業,對人謙虛恭敬,好禮讓。王莽時期任長社(許州縣)宰,更始(劉玄)為皇帝後,被任為原武縣令。劉秀帶兵平定河北時,路經原武縣,見歙在縣整修政事,大顯才能,升任河南都尉,後又代行太守職責。光武(劉秀,東漢第一個皇帝)即皇帝位,歙升任河南尹,封被陽(故城在高青縣苑城西南)侯。東漢建武五年(公元29年)因事免官,第二年任揚州牧,不久升為河南太守。在任期間,“推用賢俊,政稱異跡”。建武九年(公元33年)改封夜(今掖縣)侯。歙在郡內,重整祖業,廣收弟子,傳授歐陽《尚書》,跟他受業的達數百人,使一度趨於衷弱的《尚書》歐陽學,東山再起,重新振興起來。由於他學識淵博,教授有方,對弟子推心置腹,循循善誘,師弟情深達到了無可複加的程度。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歐陽歙升任大司徒,進入了公卿行列。不久,因被揭發在汝南時有貪汙一千餘萬錢的罪行,朝廷將他逮捕入獄。消息傳出,輿論大嘩。太學裏的學生坐在宮庭門口為歙求哀的達一千餘人,有的竟割掉自己的頭發(當時叫髡刑),以示為歙當罪。歐陽歙的弟子中有個叫禮震的,年剛十七歲,聽到他的老師將要被判死刑,從他的家鄉平原,連夜奔向京城(洛陽)以圖營救歐陽歙,走到河內獲嘉縣,將自己捆綁起來,上書皇帝,要求代替歙死。書內略稱:“伏見臣師大司徒歐陽歙,學為儒宗,八世博士,而以贓咎當伏重辜。歙門單子幼,未能傳學,身死之後,永為廢絕,上令陛下獲殺賢之譏,下使學者喪師資之益,乞殺身以代歙命”(見《後漢書·儒林傳》)。可惜,當他的奏書呈上時,歐陽歙已死在獄中。歙死後,他的下屬官吏陳元,又為他上書追訟,代鳴不平,詞意懇切。光武皇帝看後受到感動,於是下令賜給他一口好的棺木,贈予印綬和賻縑三千匹,並令歐陽歙的兒子歐陽複繼承父親的封爵。複死無子,封爵遂絕。歐陽生的弟子禮震以上書營救歐陽歙,受到了光武皇帝的重視,被封為郎中,後升任淮陽王廄長。濟陰曹曾從歙受《尚書》後成為經學大師,門徒三千人,位至諫議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