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斯可能不是英語文學中最重要的作家,但一定是最有爭議的作家。他的作品題材敏感,常常被禁止出版,這讓他不禁感慨道:“三百年內將無人懂我寫的東西。”但事情沒有他想的那樣糟糕,在他死後三十年,他的作品逐漸被解禁,他很快成為人們最熟悉與喜愛的作家之一。

1885年9月11日,戴維·赫伯特·勞倫斯出生在英國漢諾丁一個礦區小鎮。他的父親是一名礦工,沒有文化,舉止粗魯,唯一的樂趣是下班後同工友一起喝上幾杯。而他的母親受過良好的教育,喜歡讀書,喜歡談論宗教、哲學和政治。這樣的家庭中自然少不了爭吵,勞倫斯就是在爭吵聲中長大的。

1902年,勞倫斯感染肺炎,不得不結束工廠生活,轉行做了教師。當時的英國社會比較注重一個人的出身,勞倫斯並非出身名門,也沒有接受過名牌大學的教育,但他擁有寫作的天賦。執教期間,勞倫斯的一些詩作引起了《英國評論》編輯的注意。該刊發表了勞倫斯的第一篇小說,引起不小的反響。此後,勞倫斯開始了正式的作家生涯。

1911年,勞倫斯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得到了文學界的肯定。次年,他與自己老師的妻子弗莉達相識,兩人一見鍾情,私奔到了德國,因為弗莉達是德國人。在德國,他們不斷變換住處,生活顛沛流離。期間,他的母親因病去世,勞倫斯深受打擊。他在旅途中完成了自傳體小說《兒子與情人》,這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其中的“戀母情結”引起巨大爭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勞倫斯同弗莉達返回英國,正式結婚。由於當時德國與英國是交戰國,而弗莉達是德國人,所以勞倫斯夫婦被官方監視,生活艱難。1915年,勞倫斯出版了自己另外的一部重要作品《虹》,但是一經出版,就被英國以內容淫穢為由查禁。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勞倫斯夫婦決定出走,尋找一個沒有被汙染的精神家園。他們離開英國,遊曆世界,足跡遍布法國、意大利、斯裏蘭卡、澳大利亞、美國和墨西哥。他們甚至在墨西哥嚐試建立了一個烏托邦社區。

多年的奔波早已讓勞倫斯的肺炎惡化為肺結核,1928年他不得不回到歐洲治病,同時開始創作最後一部作品《查太萊夫人的情人》。這本書先是在法國和意大利出版,後來因為過分直白的性描寫遭到英國查禁,英國法院甚至專門以“猥褻罪”立案審查此書。

1930年,勞倫斯死於法國芒斯,終年45歲。他的骨灰被妻子帶回墨西哥,埋葬在了那裏。

勞倫斯的小說喜歡以男女性愛為題材,但是他並不以色情吸引讀者。他在描寫男女情愛的時候,往往注重心理分析,他是最早把現代心理學引入小說中的作家之一。他的語言不但充滿激情,同時深刻、富有哲理,其中還體現出了他對曆史、政治、宗教、經濟等社會問題的嚴肅思考。

除了情愛題材以外,勞倫斯還喜歡在作品中諷刺工業文明對生活和人性的摧殘。勞倫斯渴望有一個精神家園,但他不喜歡英國的工業文明,這也是為什麼現實中他總想逃離故鄉,卻在最主要的幾部作品中,將故事的發生地點都設在家鄉漢諾丁。

本書選取的幾部作品,既有描寫情愛的《幹草堆中的愛情》、《狐狸》,也有揭示工業文明罪惡的《菊花香》,希望能讓大家更全麵地認識勞倫斯。值得一提的是,《菊花香》是勞倫斯出道的第一部作品,非常有代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