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網絡社會新型法律人才的培養呂校武(1 / 3)

呂校武,上海政法學院講師。

摘要:

如何適應時代新需要,培養解決現實新問題的新型法律人才,已經成為政法院校麵臨的關鍵問題。隨著網絡的廣泛應用和日趨成熟,一係列與計算機相關的犯罪活動日益凸顯,與之相適應,防範、打擊日益猖獗的計算機犯罪活動,進行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和隱私權的保護,製定與計算機和信息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範信息技術行業本身的行為等問題也應運而生。這勢必要求一大批既具備“計算機”知識,又有專業法律知識的應用型人才,而這類新型人才的培養,當然離不開政法院校計算機教育內容的更新。

關鍵詞:計算機教育新型法律人才培養途徑

一、信息社會對法律人才的新要求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的廣泛與深入,我國政治、經濟建設中對信息化的需求也日益彰顯。與此同時,信息網絡空間——病毒泛濫、黑客幹擾、網絡犯罪等多種問題急劇上升,網絡生存麵臨著嚴峻的考驗。如果不及時研究治理對策,不僅會製約信息網絡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影響網絡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甚至會引發新的網絡社會危機,以至於影響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這樣的現實,勢必使我們把新型法律人才的教育與計算機教育聯係起來。我們已經看到,伴隨著各種信息化係統建設日益成為國家關鍵的基礎設施,人們在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在享受信息化所帶來的巨大便利的同時,也麵臨著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嚴重的現實。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僅是世界各國21世紀綜合國力、經濟競爭實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日益成為各國奮力攀登的至高點。也正是從這樣的意義上來講,對處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中國來說,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問題解決得好與壞,勢必全方位地影響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一旦出現問題,必將使整個國家處於信息戰與高度的經濟金融風險之中。在現實的社會大背景下,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防禦體係,不僅需要先進的技術和裝備作為堅實的基礎,而且,還需要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規,以及嚴格的管理規章製度作為保障,特別是需要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既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理論與實務知識,又具備法律專業知識,並兼具一定管理能力的高層次計算機和網絡信息安全人才作為後盾。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信息化發展出現的新情況對新型法律專業人才的新需求。具體來講,新型法律專業人才需要具備全新的知識結構,也就是說,新型法律人才,在具備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必備的“基礎”知識與“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應具有“計算機和信息安全”類知識、“法學和刑司”類知識、“交叉融合”類以及“綜合性專業實踐技能”類的知識結構和能力,以滿足潛在的就業領域及方向對新型法律人才在“知識”、“素養”和“能力”等方麵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適應新型法律人才培養需求的計算機教育內容

政法院校現有的計算機教育,無論是教育內容,還是教育手段,與一般的高等院校沒有太大的不同,基本上是停留在普及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和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上。也就是說,並沒有結合政法院校的特點,開設有法學專業特色的計算機教育課程。這樣的狀況,根本不能適應新的犯罪形式、新的法律問題對新型法律人才的迫切需求。為此,政法院校計算機教育的內容必須更新,我們認為,應當著重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一)調整知識結構,增設新的教學內容

1.“計算機和信息安全”類知識

“計算機和信息安全”類知識,主要包括:程序設計、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係統結構、操作係統、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編譯原理、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軟件工程、信息安全概論;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網站建設、計算機圖像處理、數據挖掘、Linux操作係統、C++(麵向對象)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密碼理論與技術、電子商務概論、網絡管理、計算機新技術講座等等。這類知識,主要可以通過開設相關的必修課程、選修課程來獲取。通過這類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可以為學生以後進一步學習、深造和從事相關工作奠定必要的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

2.“交叉融合”類知識

“交叉融合”類知識,主要指的是“計算機”與“法律”交叉融合領域的知識,具體包括:計算機犯罪防範(偵查)與取證、計算機軟件法律保護、信息安全法學、信息安全管理、信息技術法律法規、電子商務法、數據庫與信息財產法等等。對於這類知識的獲得,主要還是需要通過開設相關的必修、選修課程來實現的。通過對這類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熟知或了解“計算機”與“法律”交叉融合的領域和知識。隻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體現信息網絡時代法學專業的辦學特色,以便培養出來的學生為以後從事學科的交叉和綜合研究,以及承擔交叉領域的相關工作做基礎性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