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家(1 / 1)

成長是一種痛苦,詩歌卻帶給我美好的幻想和溫暖的停靠,讓我“從一個夢走進另一個夢中/昨日的苦難以及/今天的欲望/都與我無關//我邁著天使的步子在夢中/越/陷/越/深”。有詩歌的陪伴,我可以“點燃九隻火把/放飛九隻白色的鴿子/鋪一地潮濕的青草在夢裏/夜夜把自己郵寄”。

時光永是流逝,歲月的痕跡不隻刻在我的額頭,最深最密的折痕在我的心裏。許多憂傷和美好的記憶被時光的風吹去,當我坐在夕陽裏,我還能懷想什麼?翻開我的詩集,我依然還在《沙湖》邊感慨“這不是我的心/卻無法區分/風景和心境”;在《走進藏區高原》的時候,“我虔誠於誦經時分/仿佛自己是羊的一隻”。在我記憶模糊的老年,我依然可以看見《外婆家》“青青的山坡/還有一條潺潺的小河/淡淡的炊煙……/山坡頭上/站著藍色的外婆”,依然記得《三月的秘密》是“一場做了多年的夢至今/還酣睡在三月那一朵未開的花蕊裏”……

不少人問我:“沒想到你還寫詩,從哪來的激情?”對於這些人來說,詩歌是遠離了現實生活的少年衝動。事實上,不是我擁有了激情才寫詩,而是詩歌給了我生命的激情和希望。詩人陳所巨說:“一個人再貧窮,隻要擁有了詩歌,他就是富有的;一個人的人生苦難再多,隻要擁有了詩歌,他也就擁有了幸福和快樂。”我深有同感。

現實生活中的人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誌生活,而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詩歌是從現實通往希望的途徑。寫作讓我飛翔在自由的天空,讓我真實地麵對自己的心靈。我在世界之中,世界在我心中,我在詩歌的牽引之下,尋找生命的意義。在《欲望的塵世》“所有的傷口被笑容隱藏/疼痛一次一次掀起澎湃的激情/在黑暗深處我苦苦找尋/一把青銅的霹靂長劍”。當我在《老龍潭》,“站在岩石之巔/恍如成吉思汗迎風而立的遠眺/當年的大汗一定也曾希望/遠離金戈鐵馬血肉橫飛的沙場/把老龍王最心愛的女兒娶為新娘/陪她在潭前梳妝/把足跡雙雙印在白雪覆蓋的大地之上”。

生活中有美好,也有許多無奈,無論有多少痛苦,多少傷痕,我都會燦爛地笑,精彩地活。因為我精精神神地活著,是漠視對我幸災樂禍的人的最好方式,也是安慰親人、朋友的最好方式。詩歌畢竟不是個人日記,而是影響人們心靈的藝術,詩歌之於我,猶如一把銀鋤,開墾的是心靈,種下的是希望。我必須努力地鏟除雜草,修剪希望的花木,給自己也給大家以美的感受和生命的力量。當然,因為我的思想修養和創作水平不夠,我的詩歌和我的目的有很大的差距,我會努力。

詩歌是心靈的獨白,是靈魂的音符,我不想把自己劃到任何一個流派,或者按照流派去喜好或厭惡某一個詩人。我喜歡自由的歌唱,喜歡具有美學價值和精神價值的每一首詩歌。

我活著我寫詩,“我愛著我的詩歌,就像/我愛著帶給我苦難和幸福的生活”。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我選擇了詩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