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取0.2g考馬斯亮藍R-250,用少量無水乙醇溶解後,用含有40%乙醇和7%乙酸的水溶液稀釋至200mL,即為染色液。
取400mL乙醇、70mL冰醋酸混合後,加蒸餾水稀釋至1000mL,即為脫色液。
實驗步驟
(一)樣品製備
稱取2.0~5.0g果蔬樣品組織,加入5mL提取緩衝液,研磨勻漿後於4℃、12000×g離心20min,收集上清液即為酶粗提液。取0.4mL酶提取液,與0.1mL樣品緩衝液混合後,再於10000×g離心5min,取上清液上樣。
(二)凝膠製備
1.取兩塊電泳玻板(其中一塊有凹槽),用熱去汙劑洗淨,蒸餾水衝洗,直立幹燥。按實驗32中方法安裝模具。
2.根據需要選擇適當濃度值,配製凝膠。一般同工酶可選擇75~100g/L的膠濃度(過氧化物酶和酯酶75g/L較合適,超氧化物歧化酶用100g/L,可溶性蛋白可根據需要配製)。將配製好的凝膠液置真空幹燥器中,抽氣10min,加入25μL AP溶液和5μL TEMED;混勻後用一細玻璃棒引流,沿無凹槽的玻板緩緩注入膠室中,注膠過程要防止氣泡產生。膠液加到離凹槽3cm處為止,立即用移液器輕輕在膠溶液上麵鋪1cm高的水層,但不要擾亂丙烯酰胺膠麵。待分離膠和水層之間出現清晰的界麵時,表示聚合已完成。用移液器小心吸出上層覆蓋水,配製好濃縮膠,抽氣後加入5μL AP溶液和5μL TEMED,混合後加到分離膠上層,迅速插入預先選擇好的樣品梳,注意不要帶入氣泡。
(三)操作步驟
1.上樣
同實驗32。
2.電泳
同實驗32。
3.染色
(1)過氧化物酶同工酶染色將過氧化物酶同工酶染色液倒入直徑20cm的玻璃培養皿中,放入電泳凝膠片後置於搖床上不斷振蕩。觀察各條帶顯色的程度,取出膠片後迅速用蒸餾水漂洗,立即照相保存結果。
(2)酯酶同工酶顯色將膠片浸入脂酶同工酶顯色液中,在室溫下保持約20min,可看到桃紅色的磷酸酯酶同工酶區帶,取出膠片用蒸餾水漂洗後,立即照相保存結果。
(3)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染色先將電泳膠片放入到盛有80mL NBT溶液(根據膠板大小加減溶液用量)的培養皿中,浸泡15min後,將膠片取出,再置於0.01%核黃素溶液中浸泡5min。然後,將膠片再放入到50mol/L pH7.8磷酸鈉緩衝液中,在距膠片10cm的高度,用40W日光燈直射膠麵,直至膠片藍色背景上出現透明條帶為止,取出膠片用蒸餾水漂洗後,立即照相保存結果。
(4)過氧化氫酶同工酶染色先將電泳膠片浸泡在A液中,室溫下放置15min,然後倒去A液,用蒸餾水徹底衝洗幹淨後,加入B液。酶活性表現在藍色背景上的白色區帶。取出膠片用蒸餾水漂洗後,立即照相保存結果。
(5)可溶性蛋白質的染色將膠片浸入染色液中,在室溫下染色5~6h後,倒去染色液,用水衝洗附著於膠麵的染料。然後將膠片浸入到脫色液中進行脫色,多次更換脫色液,直到膠片背景清晰為止。取出膠片用蒸餾水漂洗後,立即照相保存結果。
4.結果分析
記錄實驗的操作程序,檢查是否和原設計相符合。比較組分膠柱中著色最深的酶帶或特殊酶帶(即該組分特有酶帶),計算酶帶的相對遷移率(Rf)。
注意事項
(1)注膠液前應檢查準備好的玻璃板是否有漏。
(2)加滿膠液的玻璃板應盡量放置靜置,以使凝結後的膠麵平整並與玻璃板壁垂直。
(3)溴酚藍為小分子物質,在電泳過程中跑在同工酶蛋白的前頭,故凝膠柱中溴酚藍帶與點樣一端之間的區段上的色帶為同工酶譜。
(4)最好將電泳時溫度控製在4℃左右,以避免酶的活性下降。
(5)SOD同工酶電泳時,分離膠濃度應選擇100g/L,樣品提取液用50mmol/L、pH 7.8的磷酸鈉緩衝液(配製方法見實驗23Ⅰ)比較理想。
思考題
(1)簡述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蛋白質的原理。同工酶定位原理是什麼?
(2)SOD和過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染色方法與其它三種染色法在原理上有何不同?
(3)為什麼樣品會在濃縮膠中被壓縮成一條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