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居寺,又名梵天寺,巍峨聳立於豫南大別山北麓的大蘇山和小蘇山之間,為千年名刹,據說是漢傳佛教重要流派天台宗發祥地。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被貶黃州時,曾在靜居寺流連,並寫詩:
十載遊名山,自製山中衣
願言畢婚嫁,攜手老翠微
不悟俗緣在,夫身蹈危機
刑名非夙學,陷井損積威
遂恐生死隔,永與雲山違
今日複何日,芒鞋自輕飛
稽首兩足尊,舉頭雙淚揮
靈山會未散,八部猶光輝
願從二聖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搖煙霏
鍾聲自送客,出穀猶依依
回首吾家山,歲晚將焉歸
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將靜居寺所在的兩座挺拔山峰稱為大蘇山和小蘇山。曆代文人墨客紛至遝來,在靜居寺千餘年嫋嫋香煙中,留下許多傳說和佳話。有說靜居寺是真龍之地,某朝為了防止此地出真龍天子,用數丈長的鐵釘釘在蘇山上,破了風水。傳說龍脈被破之日,靜居寺周圍的竹子都棵棵爆裂,風水師說如果不是龍脈破了,這些竹子將來都會化為改朝換代的神兵利器。
還傳說靜居寺附近有一水井,其深可以通到東海龍宮。平常在井口可以看到一根截麵溜圓的樹頭。靜居寺大雄寶殿在建築時,人們就從這個井口將樹頭往外抽,一根上下筆直、粗細均勻的樹木就拔出來了。接著,又一根新的樹頭又從井中浮現,再一抽,又是一根上下筆直、粗細均勻的樹木。真是源源不絕。很快,大雄寶殿房頂的大梁、檁子和椽子都齊備了,有木工師傅喊:“夠了,不需要了。”不料,到最後,大雄寶殿還是差一根檁子。於是,人們按部就班地去井口再去抽,奇怪的是,不管加入多少人力,使出多少勁氣,再也無法將樹木從井口抽出分毫。隻好在山上伐木代替。此後,大雄寶殿房頂上,那根從山上采伐的檁子每過百年由於蟲蛀腐敗都要換一次,而別的檁子居然上千年了都不用換。
傳說讓千年古刹更透出一番神秘……
距靜居寺不足十裏有一小鎮,名叫揚帆橋。鎮子不大,有幾百戶人家,光山縣到晏河鄉的公路從小鎮中間穿過。每逢農曆單日的時候,小鎮逢集,附近的農民到此買賣,人頭攢動,倒也興旺。鎮子的西頭有一家,大門上貼的不是尋常百姓所貼的秦瓊、尉遲恭或哼哈二將之類的門神,而是帶著八卦符號的太極圖,門邊的對聯也有意思,隻是有些誇張。上聯為“批陰陽斷五行,看掌中日月”,下聯是“測風水勘六合,掌袖中乾坤”。橫聯為“樂天知命”。
看這招牌,活脫就是一個算命的。果然,不時有一些龍鍾老太和姑娘家的出出進進,問八字,算六爻,好不熱鬧。隻是讓人掉眼鏡的是,這個算命先生不是老人,年齡連三十歲都不到。他叫王俠。自幼學習陰陽五行,高中沒畢業就通讀了邵偉華《四柱預測學》、《周易預測學》等書,又從書攤上購得《麻衣相法》、《柳莊相法》、《奇門遁甲》、《三命通會》、《滴天髓》、《撼龍經》、《地理人子須知》以及《黃金策》等書。由於家境不怎麼好,大學考了個三本他沒有去上,便出外打工,進一步接觸並學習了盲派命理、奇門遁甲甚至符咒理論,聽過某些周易大家講座。然後也不怕臉紅,堂而皇之地擺起卦攤來了。
說也怪,仿佛王俠就是吃這碗飯似的,斷卦算命準確率不低。有一回,一對雙胞胎叫他算命,他居然從雙方八字推出這對雙胞胎的父母如果不是離異,就是長年不在一起。還有一次,他斷一個未婚姑娘已經同一個有孩子的男人同住,這些事後都得到應驗,那些算命愛好者驚歎之餘,給他戴了一頂“小神仙”的桂冠。
打工不幾年,掙了一點錢,他就幹脆告別在他鄉擺地攤的生涯,回老家找事做。起初王俠並沒想在老家批命算卦,他想開家五金店什麼的。可是他在外擺卦攤的事,老家已是盡人皆知。那些時刻關心自己子女能否考上學,能否發大財的中老年婦女,那些關心自己婚姻的年青姑娘,還有那些平常打麻將打雙摳賭點小錢的莊稼漢們依然找到他。滿臉虔誠,渴望他能指點迷津。因此,當揚帆橋農曆單日逢集的時候,他的住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