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酒後的漫地月光。鄉情是獨上高樓望不盡的天涯路。
幾年來,我一直深藏著一個心結:將我的故鄉寫進文字,讓更多的讀者去觸摸故鄉那顆平凡心的跳動。我如一隻懶散的蜘蛛,以笨拙的技法編織著經緯,忙了四五年,卻終沒有織出一張像模像樣的網。我深深為自己的誌大才疏而慚愧,為自己的蝸行龜步而羞澀。捧著一遝稿子,忽然全身顫抖,內心發問:這就是我對故鄉的反哺嗎?
請原諒我,我的讀者,我的故鄉,雖然這些文字稚嫩可笑,但最少,我的初衷飽含真情,我的血液毫無雜質,我的筆觸渴望山溪一般的傾吐。或者,最少,我做了一次對家園的完全意義上的眺望。
無數個夜晚,我向故園的方向默默凝望;無數次夢裏,我將一個叫彭家園的村莊呼喚。老屋,狗,水塘,少年,一棵樹,或者,一縷掛在簷角的霞光,這些鄉村的元素、鄉村的表情、鄉村的語言,灼熱著我,沸騰著我,也疼痛著我。遙遠的故鄉,童年的故鄉,永遠那樣詩意,那樣活力四射,那樣音色純正。走遠的,正在走著的,一個個熟悉的身影,在我的世界裏呼吸、歡笑、對視、張望。我的確不舍,他們分明就是我的根係、我的水分與陽光啊。我的文字,是彭家園田野裏遊動的蝌蚪,正渴望在春天裏變成蛙聲一片。
我,我的鄉親,注定了都是再平凡不過的人,像村頭滿樹的葉子。可是,我依然執拗地在一座喧囂的城市裏為我的鄉親做著一種樸素的記錄。沒有別的緣由,這隻是我對鄉愁、鄉情的表達方式而已。
人生,要的是行走;而心靈的行走,更是對思想極地的一次仰視或接近。在對家園進行回望之餘,我還寫了些羊雜碎似的隨感、遊記,雖非精品,卻也是我對生命的某種體驗抑或思考,趁這次機會一並展示出來,權當供各位消遣。
鬥膽出這樣一本集子,純粹借了江西省散文學會的光。作為一名普通的散文作者,能夠有幸在一套叢書中得到寶貴的一隅之地翻曬自己的莊稼,實在心滿意足,甚至於受寵若驚。借此機會,我要對省散文學會表示真誠感謝,並對江西日報社的熊偉明、李滇敏兩位老師給予我的大力幫助致以謝意。在本書編輯出版過程中,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給以我諸多支持。尤其是責任編輯張國功老師,自始至終為我的文稿“把脈診治”,孜孜不倦,周到嚴謹,付出不少心血,使我的散文集終於可以以麵示人。於此,一並謝了。
也感謝所有關心和支持我的人,但願我今後能創作出一些更好的作品,給您帶去一絲愉悅、一分啟迪。
2009年12月29日於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