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8日,一個很普通的日子,江西已進入了冬季,但從滕王閣上吹過的風卻是暖色的,它讓人聞到筆墨的清香。這一天,江西省散文學會和江西省作家協會共同舉辦的“江西散文現象研討會”在贛江邊的紅穀灘新區舉行,來自省內外的名家與基層作者們以散文的名義,集合在一起談文論藝,交流切磋,既有王勃當年書寫《滕王閣序》時的豪情迸發,更有滕閣盛宴所缺乏的流暢、開朗、明亮的氣場,這種氣場,理應讓江西散文界走向更加開闊的高地。
江西有著悠久深厚的散文創作傳統,在這片土地上曾誕生了歐陽修、曾鞏、王安石等文章大家,也孕育了《桃花源記》、《滕王閣序》、《石鍾山記》等傳世名篇。近年來,江西散文創作呈現出喜人的局麵,湧現出一批高質量有影響的散文作品,並形成了新時期以來散文創作頗為整齊的梯形隊伍,出現了令文壇關注的“江西散文現象”。我想,江西散文理應抓住這一契機向更高層次邁進,尋求新的突破。江西的散文創作要向傳統學習,向自然、社會、生活學習,向名家、大家學習;散文作家們應當努力拓寬知識麵,優化知識結構;要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寫出好作品;並加強創作研討和文學批評,把江西的散文創作推上一個新台階。
在“江西散文現象研討會”舉辦之前,成立五年的江西省散文學會已做了不少工作,特別是編輯出版的《江西散文十年佳作選》精選了我省85位散文作家的作品,既客觀地反映了江西散文近十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又充分地展現了全省散文創作的嶄新風貌。現在,《江西散文學會叢書》又將出版,這對於進一步“出精品、出人才”,繁榮江西的散文創作,無疑是十分可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