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主薄,賊軍退了,賊軍退了!”一個遊擊將軍飛奔而來,向著綠袍主薄興奮的叫著,他是從三品的遊擊將軍,卻絲毫沒有為聽從一個九品主薄指揮為恥。
在十多萬賊軍連續半月的攻城中,廬陵縣主薄閻應元已經用他的能力奠定了在滿城軍民心中的地位。
是的,他叫閻應元,原是江陰縣典吏,一個沒有品級的縣吏官。在典吏任上,因平定鹽盜,平服民亂,政紀突,被吏部擢升為廬陵縣主薄,從不入流的典吏升為九品官員,在仕途上是絕大的進步。
而廬陵是吉安府治所在,非常富饒,江西距離江陰又不算太遠沿著長江水路非常方便,閻應元便欣然前來上任。
誰知道上任不到半年,便遭此大亂,西賊張獻忠帶領二十萬大軍攻入了江西,江西首府南昌很快陷落,數以十計的州縣為賊軍攻破。
麵對鋪蓋地氣勢洶洶的賊軍,吉安知府以及廬陵知縣等官員慌了手腳,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關鍵時刻,閻應元挺身而出,指揮全城軍民進行防守。
請示知府之後,由官府的名義號召全城士紳捐獻錢糧,用捐獻的錢糧征召民夫,他按照城牆垛口數目分派兵力,每個垛口分派名士兵兩個青壯共同把守。
廬陵是吉安府城,城內士紳眾多,若是賊軍打入城池,所有的人都落不得好,對閻應元的呼籲士紳們很是支持,畢竟舍命不舍財的人隻是少數。
有了足夠的錢糧,閻應元開出厚賞鼓舞士氣,在大量銀錢的鼓舞下原本慌亂的守軍也提起了士氣,在軍民的通力合作下,竟然打退了兩次賊軍的進攻,這使得城內軍民士氣高漲。
張獻忠打下九江之後,為了籌措足夠的糧草,也為了有個穩定的後方,便定下了先打江西再順江而下攻打南京的策略。進入江西後立刻分兵攻打各府。
南康、南昌、廣信、饒州江西北部各府先後打下,誰知派往吉安的軍隊卻攻打廬陵不下,反而損失了數千人。
張獻忠大怒,派出了義子艾能奇親自領兵五萬攻打吉安,誰知艾能奇又敗在廬陵城下,連續十日都無法破城,反而損兵萬餘。
入江西以來,攻城掠地無往不利,大西軍兵威所致,各處城池紛紛投降,沒想到現在卻碰到了一顆硬釘子。張獻忠決心拔了這顆硬釘子,屠了吉安以儆效尤!
張獻忠親率主力十萬來到吉安,會同艾能奇的軍隊,兵力達到十五萬之多,把吉安城圍得水泄不通,開始了四麵攻打,然而十多日過去了,卻始終未能踏上城頭,吉安明軍把城池守的如鐵桶一般。
“陛下,南京明軍逆江而上,已經到達安慶,九江的劉文秀將軍請求陛下回援!”就在張獻忠在吉安城下發飆之時,有哨探帶來了明軍的消息。
是繼續攻打這的吉安城,還是回兵迎擊從南京攻來的明軍,張獻忠猶豫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