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重陽胥江遊
張洪濤
吳邑四城水,乘流恣意航。
穿橋湖墅闊,望岸稻花揚。
疏柳映華屋,煙波送遠香。
一聲汽笛響,雲已過斜塘。
西江月·乙酉正月胥江觀水
顧超
胥水西來東去,盈盈碧透姑蘇。古今風韻世間無,多少詩情歌舞。千載暑寒流過,春鶯叫醒肥鱸。探頭湖麵萬金珠,驚看千帆飛渡。
胥江情李劍鵬
輕取軍侯十萬兵,整山理水造吳城。
功高的的稱雙絕,奸佞纏纏禍一生。
五月龍舟人躍躍,千年耿骨鐵錚錚。
詩碑原向花洲立,蓬勃胥江滾滾情。
次韻李劍鵬胥江情
洪祥麟
茂苑千年少用兵,人間幸保美名城。
園林蘇繡堪稱絕,風土滋華好營生。
墨客騷人天下譽,清官豪傑鐵中錚。
十方海眾如生意,共踏胥江共鑄情。
行香子·市橋聽櫓
俞湧
煙雨空溟,岸曲流平。畫屏中、一葉舟輕。櫓柔波漾,風遠簫清。過虹橋彎,星橋秀,月橋明。香重蝶懶,柳暗蟬鳴。
尋詩夢、倦倚芳亭。儂家軟語,恰似聽鶯。況市聲喧,書聲朗,笑聲盈。
吳門橋暢想
李劍鵬
鏖戰吳門歲月遙,緩鍾急鼓到今朝。
關迎寇敵千斤閘,江接親人萬裏橋。
塔古經真光熠熠,巷深院靜水迢迢。
蔭榆熱血已化碧,笑看盤龍伸九霄。
【注釋】
蘇州淪陷後,楊蔭榆女士常到日本領事館和憲兵司令部為受欺壓的中國百姓出頭抗議,1938年1月1日,被懷恨在心的日本士兵騙到吳門橋頂射殺並扔下橋去,鮮血染紅了橋上的石板,橋下的碧水。
吳門橋
李念圮
吳越春秋戰亂憂,兩雄爭霸幾時休。
古城霸主今何在,橋下清溪自在流。
朝中措·人民橋畔唱晚
馬小萍
廊橋映入運河流,影動弄沉浮。誰與江南絲竹,隨風低喚扁舟。輕煙淡墨,落霞紅透,濃綠懷秋,天上人間夢裏,而今喜說蘇州。
人民橋覽勝(新聲韻)
顏道遂
江南古郡有名橋,水陸通衢氣勢驕。
曉霧初開迎旭日,夕陽遠眺看春潮。
風亭月下吳聲俏,水榭蘭舟櫓影搖。
嫋嫋東風煙雨柳,蘆花簾外接芳郊。
千秋歲·烏鵲眺晚
俞湧
流風堪溯,橋畔聽柔櫓。金波漾,斜陽暮。玉簫吹底曲,倩影知何處?漫凝望,柳絲又伴夭桃舞。別館花深路,海客流連佇。人踏月,重相步。華燈延淑景,都把韶光與。靈鵲語:佳期誰約淮南賦①。
【注釋】
①淮南,宋詞人秦觀,字少遊,揚州高郵人。烏鵲橋舊聯雲:“每逢七夕憶淮南”。蓋少遊以《烏鵲橋》一詞最著,此以地名借代也。
滅渡橋
沈高
曾愁問渡涉艱凶,幸有長虹映水中。
望斷運河南北路,舳艫棹影舞東風。
【注釋】
①滅渡橋在葑門外赤門灣,跨古運河,俗稱“覓渡橋”,始建於元大德二年(1298)。明況鍾重修,清又修,1985年維修加固,並恢複石欄,半圓拱、單拱橋,武康石拱橋。石端部施神獸及浮雕。橋台以武康石、青石及花崗石混砌,曆代修葺痕跡明顯。比例適度,造型輕巧,橋身雖高,坡度平緩。
覓渡橋送別
周容
行人問渡落霞中,古棧無聲野薺紅。
望斷孤舟南水路,長河盡處已春風。
夜行船·過覓渡橋
項大列
七百年前河阻道,元僧義,募捐橋造。滅渡通衢,車來舟去,回望水繞城俏。今日橋旁新覓渡,存古韻,鷺旋舫聚。岸柳如絲,廊亭似畫,人道絕佳遊處。
覓渡橋
沈忠麟
清歌畫舫水悠悠,閑話行僧誓渡頭。
一片慈悲留勝跡,更修坦道任車流。
新覓渡橋竣工通車
吳壽寅
老橋南側建新橋,高架康莊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