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詩社社長魏嘉瓚
今日蘇州,人們每以“一體兩翼”喻之。“一體”,即指古城;“兩翼”,即西有高新技術開發區、東有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古城轄三區:滄浪、平江、金閶。本書詩詞,專門吟詠滄浪區。
滄浪區,始設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因轄區內有現存最早的蘇州古典園林滄浪亭而得名。它位居古城中南部,占蘇州古城的半邊天地。區內有春秋遺址子城,有保存完好的春秋古盤門,有始建於三國東吳的瑞光寺塔,有開天下辦學之先河的府學,有當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網師園、滄浪亭……滄浪區小橋流水,枕河人家,粉牆黛瓦,寶塔牌坊,依然一派江南意蘊。改革開放以來,古城保護成效顯著,城區功能不斷加強,“滄浪新城”的建立,更為今後的發展展現出全新的前景。當今,滄浪區更是開拓創新,文化立區,著力打造“文化滄浪”,充分利用文化資源優勢,發展區域經濟,積極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創造優美的人居環境。喜看今日滄浪區,既古韻悠然,又生機盎然,被人們讚之為是宜居、宜遊、宜業、宜學的新天堂。
於是,滄浪詩社詩人們的目光和激情投向了滄浪區!
說來滄浪詩社和滄浪區有緣,它也是因滄浪亭而得名,而且就在滄浪區轄區內辦公。因此一向多情的詩人就對滄浪區特別多了一份關愛。
以弘揚舊體詩詞為己任的滄浪詩社自1984年成立以來,詩人們就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出了大量謳歌滄浪區發展變化、民情風物的詩篇。
今年,更組織了大型采風活動,走訪街道,考察新城,參觀創業園,訪問少年宮……滄浪區的發展令人感奮,滄浪區的新風令人舒心,滄浪區的和諧令人溫暖。詩人們著實地被滄浪區感動了!發乎情,行諸詩,於是滄浪區的美就在古老的平平仄仄中流淌出來。滄浪詩社對詩人們的詩篇進行整理編輯,去粗取精,刪繁就簡,將內容分為“滄浪新歌”、“街區風采”、“文脈千秋”、“園林勝景”、“古跡攬勝”、“河橋風光”六個欄目,於是編就了這本《滄浪詩詠》。
感謝滄浪區,區委宣傳部為我們的采風活動提供了方便。它日新月異的發展,嶄新的社會風貌,更給了詩人生活,給了詩人激情,給了詩人創作的源泉!今日的滄浪區本身就是一首大筆寫意的詩,詩人筆下的滄浪區更集中向社會展示了它的詩情畫意。滄浪詩人詠滄浪,我們為這種珠聯璧合喝彩!
2010年9月於歌風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