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白衣少俠(1 / 2)

官道上,兩匹快馬飛馳而來,坐在馬上的是兩位年輕人,看他們的穿著打扮好像是主仆關係。

來到三岔路口,走在前麵的那年輕人勒住馬頭停了下來。他叫徐文斌,新科狀元,新上任的梅州縣令。

“徐大人,怎麼了?是不是走錯路了?”後麵的那位年輕人趕上來問道。

“徐福,我們要去的是梅州,前麵有兩條大道,不知走哪一條是捷徑?”徐文斌問道。

“小的沒有去過梅州,不知梅州在哪個方向?大人,你學識豐富,見多識廣,皇上派你去梅州上任,應該清楚去梅州的路線。”徐福說道。

“梅州在南方,我們從小生長在北方,一路上又不曾和地方官員打交道,若不弄清方向,等於盲人騎瞎馬。不如我們先在此歇息片刻,順便找個路人打聽打聽。”徐文斌說罷跳下馬。

“大人所言甚是。”徐福也跳下馬。

兩人把馬拴在路旁的樹樁上,坐在樹下休息,順便吃些幹糧。

這徐大人並非一般人物,別看他還年輕,卻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尤其在破案方麵頗有靈感,有‘少年包青天’之美譽。

徐文斌沒別的嗜好,他平日裏喜歡看一些破案之類的書籍,尤其對狄仁傑、包龍圖二人的破案天賦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決心效法包龍圖去偏遠的地方做一個七品縣令,一展平生抱負。

皇上似乎也想考核徐文斌的真才實學,便派他去梅州做縣令,調查震驚朝野的“梅州血案”。

徐文斌身負皇命,帶著從小一起長大的徐福,兩人一路快馬加鞭趕往梅州。

他們倆一路微服而行,沿途巡撫、知府,一個也不曾去拜見。一連趕了十七八天路程,才來到這三岔路口。

“昔日王子去求仙,一心隻想上九天;隻在山中方七日,那知世上幾百年。——”一個騎著毛驢的老道士從南麵左邊大道上踏歌而來。

徐文斌立刻站起來,滿臉微笑著迎上去,謙恭有禮的問道:“請問道長,去梅州走那一條道近些?”

那老道停了下來,仔細的打量了一下眼前這位年輕人,但見他: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眉宇間透著一股正氣,說話溫文爾雅,一看便知非同凡響。

徐文斌也看了一眼道長,但見:鶴發童顏,精神矍鑠,身穿灰色道袍,腰挎三尺龍泉寶劍,手拿佛塵,不是神仙,便是得道之人。

“看施主不是一般的年輕人,請問一下,施主是去梅州做生意還是上任?”老道士突然問道。

徐文斌聽了愕然,他們如此喬裝改扮,老道士居然一語道破。看來這位老道不是泛泛之輩。

“我們兄弟二人去梅州走買賣,由於初次去那裏,不知路線,故此相問。”徐文斌打躬說道。

“施主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日後必定是大富大貴之人。也許施主不方便說明身份,山不轉水轉,日後有緣,我們還會見麵。梅州走左邊大道,兩天就可以趕到。貧道言盡於此,告辭了。”老道說罷又踏歌而行。

“世人都說神仙好,還是功名忘不了,王侯將相今何在?死後荒墳草沒了……”

“上馬,去梅州。”徐文斌說罷解下韁繩,跨上馬,猛抽一鞭,那馬順著左邊官道飛馳。

“大人,等等我。”徐福快馬加鞭一路追趕。

剛走不遠,隻見前麵來了一隊人馬,護送一頂官轎、一輛馬車。

徐文斌見了,知道來頭不小,本想躲開,誰知那馬猶如脫韁的野馬,飛奔之際,驚了官轎。

駕車的車夫見了慌忙抓住韁繩,那馬不聽使喚,騰起前蹄,馬車差點掀翻。

轎子裏的人大吃一驚,心裏窩著一肚子火,正愁沒地方發泄,有人驚動了他,不覺怒火中燒,掀開轎簾看到徐文斌主仆二人,喝道:“你們倆是幹什麼的?竟敢驚動本官,我看你們倆是故意而為,馬寶,給我好好教訓一下這兩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

轎子裏的人一聲令下,那馬寶帶著幾個如狼似虎的家丁各自抄起手中的家夥向徐文斌、徐福逼來。

“大人,我們隻因急著趕路,驚擾大人,我們是無心之過,還請大人多多原諒。小生在這裏給大人賠禮道歉。”徐文斌下馬施禮請罪。

“你們倆是什麼人?急匆匆的趕往哪裏去?說!”轎子裏的人喝道。

“我們兄弟倆是生意人,聽說梅州有上好山茶,怕錯過機會,所以匆匆趕路。”徐文斌不顯山不露水的說道。

“你們要去梅州?你們是從京城來的?”轎子裏的人看了看徐文斌,覺得有點麵熟,但又記不起來,他的心中疑惑,覺得他們倆不像是生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