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聖恩難違(1 / 3)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左丞相蘇致和之女蘇念惜,溫婉嫻良、嫻端儀雅、蕙質蘭心,才貌出眾,乃芸台國第一才女,近及笄之年,待字閨中,尚未婚配,朕聞之甚悅。今鈺王適婚娶之時,當擇賢女與配,特許配鈺王為王妃。二人良緣天作,實乃天造地設,錦繡良緣。一切事宜交由禮部和欽天監監正共同操辦,擇吉日芸邰國徳易四十三年十月二十三號完婚。望汝二人同心同德、相敬如賓、敬盡予國,勿負朕意。

“欽此。”

“臣蘇致和領旨,叩謝聖上恩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蘇致和或喜或憂,唯一的女兒由皇上親自擬紙賜婚,這對於丞相府可是天大的恩賜。

四王爺鈺王在眾多皇子中可以算是出類拔萃的傳奇人物。八歲喪母,母親渝妃因參與謀反一案,被人揭發,聖上傷心痛絕,渝妃被打進冷宮,之後在冷宮中抑鬱而終。隨之鈺王也被聖上所冷落,後過繼給宜妃。從那以後年僅八歲的鈺王,在母妃的去世與父王的冷淡中,小小年紀不哭不鬧,成熟穩重,在宮中安然地度過七年。在十六歲狩獵那年,奪得第一勇士,從而重獲恩寵。三年後明南國大舉來犯,鈺王請旨參戰,帶兵大獲明南國。鈺王力挽狂瀾,施計將將領生擒。從此兩邦安定,兩國商人往來甚密。鈺王凱旋,百姓稱頌,私下皆稱“戰王”。

鈺王雖是民間歌頌傳奇般的人物,但自立戰功以來,不少官員欲想把自己的女兒嫁於鈺王,鈺王皆以政務甚為繁忙,無心立家室婉拒之。官員中也不乏有不怕死的,在宜妃的生辰宴會上,一位醉酒的官員在宴席上與同僚談及此事,諷刺鈺王為罪妃之子,卻眼高於頂,看不上朝中顯赫世家的女子。鈺王剛巧路過,邪魅一笑,一記淩厲的眼神掃視眾人,另旁人不寒而栗。眾人皆後背發涼,一些參與討論的官員無不悔不當初。那位不知好歹的官員無視於鈺王殺人的眼神,反倒見鈺王無所作為,欲辱罵鈺王生母渝妃謀反大罪。一句話還未說完,隻覺脊背發涼,已昏死在地上。眾人嚇的大氣都不敢喘一下,生怕下一個遭殃的就是自己,有些膽小的雙腿已不由自已地打顫了。

鈺王生得俊美無比,一身白色袍子,襯得似嫡仙般出塵飄逸,一雙邪魅的桃花眼宛若星辰,使人沉醉。

官員個個將頭埋得低些,隻傳來一句不溫不火的話語。

“來人,將這位昏過去的大人抬到太醫館去。”淡然的樣子,似乎此事與他無幹係。

後那位出言不遜的官員因貪汙罪被人揭發,證據確鑿而獲罪。

“皇上,王子犯法,當與庶民同罪,鈺王爺在宜妃生辰宴會上如此膽大妄為,目中無人,實乃藐視聖上之舉,望皇上引以為戒。”皇後黨中一些在朝中說的上話的在朝前彈劾鈺王。

皇上黑著一張臉,卻又隱忍著,開口道:“關於這件事,當時宜妃也在場,已向朕說明緣由,朕也已派人調查清楚,宜妃所言不虛,是那人出言不遜,鈺王之舉也是小小懲戒,何來何來藐視一說。”皇後一黨見皇上如此維護鈺王,此事隻得作罷。

此後便很少有人當麵提及鈺王的婚事,朝中便開始風傳,鈺王不近女色,有龍陽之癖。

就在不久前,鈺王竟向皇上請旨賜婚。眾人皆瞠目結舌,傳言便不攻自破,但又有人說,鈺王隻是在掩飾,其乃此地無銀三百兩,不知是哪位姑娘如此悲慘,麵如冠玉的美男子隻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丞相有些擔心,如若鈺王真的不近女色,那豈不是毀了惜兒的一生幸福嘛,這可如何是好啊?皇上既也已下旨賜婚,皇恩浩蕩,豈能抗旨不尊。

“蘇大人,蘇大人。”李公公尖利的嗓音拉回來蘇致和的思慮。

“李公公,在下失禮了,勞煩公公跑一趟,實在過意不去,我也沒什麼可以孝敬您的,一點心意望你笑納。”說著將幾張銀票塞到李公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