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1)

一部反映中華信鴿界的小說《紫桃花》,由江西省信鴿協會副主席厲學民創作完成,並與廣大鴿友見麵了。這是信鴿界一件值得可喜可賀的事。

上海是中國現代信鴿運動的搖籃,中華信鴿史是以上海信鴿史為代表的。從《上海信鴿史》中可以看到,整個中華信鴿史是如此波瀾壯闊,源遠流長。當年,以李梅齡、黃鍾、周昌善、郭子頤等為代表的中華信鴿界先輩,懷著強烈的愛國熱情,不惜重金從國外引進良種,精心培育,在與西方鴿界強豪的較量中,由初試鋒芒到力壓群雄,最終成為西方洋人信鴿俱樂部的掌門人,為中華民族爭光彩;八年抗日戰爭中,李梅齡慷慨捐出優秀種鴿為中國軍隊建軍鴿場,其中一羽種鴿從霧都重慶艱難飛歸上海,成為轟動十裏洋場的一大新聞;當年侵華日軍為了戰爭需要,在上海建有兩處軍鴿場,日軍還“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禁止上海人飼養信鴿,激起上海養鴿人同仇敵愾;等等。作者正是從這些曆史史實中提取亮點,以李梅齡等鴿界精英為生活原型,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和抗日戰爭時期的上海為時代背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全書圍繞為中華民族爭光、為抗日救國保鴿護種等主要線索展開故事,情節起伏跌宕,峰回路轉;人物鮮活,極富傳奇,具有很強的故事性與感染力。小說對於弘揚愛國主義,啟迪我們樹立正確的競翔觀,升華信鴿運動的科學內涵與思想境界,都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中國現有養鴿人泱泱數十萬、信鴿千百萬,每天在發生無數的傳奇故事。但反映此類題材的文藝作品卻鳳毛麟角。我讚賞本書作者的才幹和精神。這部書的真正價值在於,作者不僅展示了當年上海灘養鴿人的曆史風貌,還通過馴鴿育鴿競翔展示了一種鴿文化,由此傳遞給人們的精神內涵,其價值遠遠超越了信鴿競翔本身。

原中國信鴿協會主席

上海市信鴿協會名譽主席

《中華信鴿》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