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亞決定到甘肅去碰碰運氣。運氣確實在那裏等著,這或許是又一個前定。一九九二年,徐興亞到烏魯木齊去參加一個西北片兒童文學作者會議。認識了甘肅人民出版社一位兒童文學編輯汪曉軍,還留有這位編輯的電話,到了蘭州,在街頭一打,居然就通了,對方當即答應幫忙。到了出版社,才知道他已升任甘肅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
汪副總編當即安排研究生出身的新銳編輯李樹軍擔任責編。李樹軍的奶奶竟是寧夏西吉人。讀罷書稿後,李激動地打電話給徐興亞,說,太難得了,這應該是一本能夠填補該領域研究空白的書,我們不但要出,而且還要出好,並說以精品在下年全國書市推出。後來,可能因不是甘肅的東西而作罷。二茵茵四年,李樹軍還主動聯係西北師範大學教授田澍寫審讀意見,推薦《西海固史》參評中華優秀文化著作獎的評選。
於是,回轉身,徐興亞又開始為即將自費出版的新書籌措資金了。這時候,他想到了在當地媒體上發布廣告,這也是多年商海打拚曆練的結果。他的廣告詞是這樣寫的:西海固地區曆史資源得天獨厚。本人積十數年心血,撰成史學著作《西海固史》,為西海固地區首部通史,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迄中華民國時期,力圖全麵、係統、生動地反映西海固地區曆史,全書四十萬字。該書為民族地區史,也是寧夏南部史(亦為寧夏曆史半壁河山),應為一項地方文化建設工程。同時,對於宣傳、介紹固原乃至於寧夏,都應是有裨益的。目前,該書已進入自費出版印刷階段,作者有意向社會尋求讚助。一、擬請讚助者署名共同寫序言一篇,讚助者為序言作者之一。我寫書,您作序,成佳話。讓我們共同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共同走入曆史。讚助意向性標準:個人起點人民幣一千元,單位企業兩千元,本地區各縣委、人民政府五千元。二、拍賣文稿。
給書做廣告,尋求讚助,這是過去從來都沒發生過的事情。因而廣告一刊出,輿論嘩然,說好有之,說歹有之,說千古奇談有之,說坑蒙拐騙亦有之。總之,廣告對《西海固史》的出版客觀上起到了宣傳和前期“預告”的作用,僅有固原民族師範高級教師固原本地人柴培科一人讚助一千元。曾聯係時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席馬啟智寫序,未果,馬啟智主席親自指示“基層同誌不易,精神感人”,將此書列為二茵茵一年自治區文化讚助項目,並撥付一萬元專門經費。
甘肅省人民出版社審編室的一位負責人聽說後感歎道:你這本書,從寫書到出書,簡直是個傳奇,可以寫入中國出版史了。
十年求證
二茵茵二年五月,《西海固史》終於出版發行。社會各界反響強烈。國家圖書館也頒發了榮譽證書。值得一提的是,二茵茵四年,經由五位專家推薦,該書還參加了“首屆中華文化優秀著作獎”的評選活動,雖未獲獎,卻得到了這些重量級專家的一致讚賞與肯定。
這五位專家分別為: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會委員,《清史》編委會第一副主任,原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馬大正,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審曾景忠,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長,少將;研究員蘭書臣;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呂建福;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田澍。
五位專家的評語大意如下。
馬大正:《西海固史》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該書的嚴謹之處在於三個方麵,一是其學術性。西海固地區的曆史特性使其在西北乃至中國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書研究能立足宏觀、著力微觀、立論公允、言之有據、行文清晰、富有啟迪,完成了一部學術性區域史的預期目標,也是同一研究領域的首部,具有填補空白的價值。二是其創新性。本書采用通史體、紀傳體和紀事本末體相結合,並配以圖例。在體裁體例上具有創新,在實際上也使本書融學術性與可讀性為一體。三是其實踐性。在西部大開發的大背景下,研究、總結以西海固為典型代表的西部貧困地區在曆史、人文、自然、社會等方麵的根源和原因,是時代的需要,本書可視為是西部大開發中文化開發、建設,在曆史學方麵的一項積極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