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難舍難分
玄宗和楊貴妃的歌舞升平世界使百姓流離失所,大唐看似興盛,其實在這之前已經走向了衰敗……
第一章走近大唐
杜甫有詩曰:“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盛唐玄宗統治前期,有“開元盛世”的美譽;由盛轉衰,則在玄宗統治的後期,以“安史之亂”為標誌。盛衰巨變強烈震撼著人們的心靈,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千百年來,它就像謎一樣,令所有世人想追其這個謎底。
......
一
天寶四載七月間。
已經進入夏天的古都郊區,欲瑩還滴的綠藤在雨後纏繞著它的所愛,仍然不肯放棄。
飄飄落落已樹下,累累枝頭果壓枝。自由自在的蜻蜓和蝴蝶相互競技著它們的舞姿和彩衣,生怕比不上鮮果的豔麗。
大唐就是這樣的強盛,也就是這樣延續著華夏五千年文化。
長安唐皇帝的大明宮裏,有十七位皇帝在這此處理過朝政和生活起居,它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壯麗輝煌的大明宮和太極宮、興慶宮成為長安城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物,尤其是大明宮的平麵略呈梯子型,它的占地麵積約3.2平方公裏,相當於現在北京故宮的4.5倍。
全國統一,社會穩定,天寶年間的繁榮景象還在,中年的玄宗皇帝剛剛失去了一位他喜歡的武氏惠妃,比較沮喪的在自己的大明宮裏彈琴,曲調比較哀婉,高力士則立在玄宗皇帝的門口,等候玄宗皇帝的隨時召喚。
長安附近的西郊。
清清的溪水歡快的流淌著,它繞過山邊,繞過溝壑,繞過野樹,流進田園……
村子周圍,莊稼有條不紊的編織著村民的好夢,開不敗的山花錯落起伏,爬過山梁,走向人們的視野,點綴著古都長安的美景。
熙和
做熱了以往的風
刮了又刮
淅淅瀝瀝,飄飄灑灑
田野
塵土,隨了走泥
香風撲麵
河邊
歡快的流水
意欲彈奏
一隻野鴨忽然沉入水底
漣漪衝擊了遠處起飛的鴻雁
……
某村子附近,陽光已經穿過晨霧。
幾個村民,行走於田間,他們在侍弄著自己的田園。
一頭大水牛被主人牽著慢悠悠的走在田間的路上,水牛背的上麵坐著一個帶紅肚兜流一塊橢圓型頭發戴一隻耳環的小男孩,小男孩拿著個柳條枝一邊搖晃一邊說著。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爸爸,我背的行嗎?”
“我兒,聰明,一教就會!”
“爸爸,我再給你背一個春曉怎麼樣?”
“哈哈哈,我最喜歡聽了!”男子鼓勵的說著。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爸爸,媽媽說我將來能考狀元的!”
“那咱們家的祖墳可是要冒青煙嘍……!”
“冒青煙是什麼意思,爸爸?”
“就是,我們家也能像……像那些有錢人一樣,光宗耀祖了!”
小孩還在問個不停,孩子的爸爸盡力在回答著孩子的問題。
小路上,一位快步走的商人,背著錢褡子走過牽水牛的男子和坐在水牛背上的孩子,一看他的精神頭就是又有收入了。
商人走到一個三岔路口,疑惑的看著前方,好一會遠處走過一位老漢,商人迎了上去。
他正在打聽路,被問路的老漢,指著遠處和這位商人說著應該走的方向,商人順著老漢指的方向走向那條路,牽水牛的男人也走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