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齡是哪門子的公主?(1 / 1)

知道德齡公主的名字還是在我很小的時候,估計那時候才10多歲吧,看了她的書《禦香飄渺錄》和《瀛台泣血記》.書的署名都是德齡公主,當時年紀小,真的還以為她是某個王府的格格公主的,後來才發現全不是那回事。

現在央視又在播電視劇,居然名字也叫《德齡公主》,我不僅納悶了,德齡是誰家的公主,哪門子的公主?

我們先看她的生平:德齡(1886~1944)旅美作家,女,滿族,荊州人。德齡1886年出生於武昌,後在荊州、沙市度過了童年及青少年時代。當時,她的父親裕庚正主持沙市的厘稅榷關,兼辦洋務、教案。1895年,裕庚被清廷任命為出使日本的特命全權大臣,德齡全家人隨父親到日本東京赴任,在那裏度過了三年時光。裕庚在日任滿返國後,又前往巴黎出任駐法使臣。這6年的國外生活,使德齡這樣一個東方女子具有開闊的視野。1903年春,17歲的德齡隨父回到北京,因為活潑天真的性格、老練的社交能力,她和妹妹容齡一道贏得了慈禧的青睞,慈禧為了進一步了解西方,同時也便於與西方國家駐華使節的夫人們接觸交往,將姐妹倆一並留在身邊,成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1905年3月,裕庚因病到上海就醫,電召德齡姐妹赴滬。兩年的宮廷生活,也使德齡看清了宮廷冷漠、陰森、險惡的一麵,德齡向慈禧請求去上海,獲準後當即脫離宮廷。裕庚去世後,德齡結識了美國駐滬領事館的副領事撤迪厄斯·懷特,兩人於1907年5月21日在上海結婚。1915年,德齡隨懷特赴美,開始用英文創作,撰寫多部作品,署名“德齡公主”,成為當時美國的著名作家之一。德齡用英文寫作的第一部回憶錄《清宮二年記》就引起了西方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關注。這本書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詳述了1903年至1904年清廷宮禁內苑的生活實情,其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寫了當時中國的最高女統治者慈禧太後的飲食起居、服飾裝扮、言行舉止和習性品格,書中披露的許多資料都具有珍貴的曆史價值。之後,德齡先後用英文寫了回憶錄體作品《清末政局回憶錄》、《禦苑蘭馨記》、以及紀實文學作品《瀛台泣血記》、《禦香縹緲錄》等,總字數達七八十萬字。德齡的這些作品,首先在海外擁有眾多的讀者,隨後又被顧秋心、秦瘦鷗等翻譯成中文,流傳到國內來,有的曾在《申報》等國內一流大報上連載,影響很大。抗戰期間,宋慶齡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發動海外華人、華僑一同抗日,在保衛中國同盟舉辦的“中國之夜”和“一碗飯”運動中,德齡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1944年11月22日,德齡在加拿大死於車禍,當時還不到60歲。通過曆史我們很清楚的看到,德齡的父親是所謂的宗室覺羅,做的不過是清政府駐外的使臣,德齡這樣的一般官宦人家的女兒,如果不是在國外生活過,可以做慈禧外交的助手,是根本不能進入宮廷的。在宮廷也隻是做了兩年的女官,從沒有被封為格格或者公主。我想她後來發表作品署名德齡公主不過是為了滿足外國人的獵奇心理罷了,其實從清朝的製度來說她不過是個禦前女官而已,和公主品級差的遠了。

後來的川島芳子被人稱為公主,還是算有點根據的,因為她的父親肅親王是當年豪格的後代,清朝的鐵帽子王,而且清末慈禧太後也收養了幾個王爺的格格冊為公主品級的,恭親王的長女還被冊為榮壽公主,假如清朝不滅亡的話,川島芳子被封為公主也是極有可能的事情。德齡卻不同,父親不過是遠支宗室,沒有官爵可以繼承,她的優勢就是在國外多年,在清末是很難得的女才子了,可是從沒於任何的記錄告訴我們她被封為公主,因此,自稱為德齡公主純粹是為了自己出書的炒作了,但是央視居然也稱她為公主,實在是讓人覺得奇怪的很。

假如禦前女官都是公主,那清朝公主真是滿天飛了。雖然我喜歡曆史上那個才女德齡,但是曆史是無法改變的,德齡算哪門子公主呢?不過是個清朝的海歸而已,炒作啊,原來多年前的人就已經習慣於炒作了。

還有一種可能是當年的那些西方人搞不準禦前女官是個什麼地位,我們的德齡費了半天嘴皮子,麵對金發碧眼的他們,隻好無奈的大喊:就是公主,知道了吧,公主。於是老外在德齡的著作下寫上公主這樣的字眼,這裏的公主從某種意義上看相當於筆名了。

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