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謀反進行中(1 / 2)

吳老丞相,手握兵權的於皇後的弟弟於大將軍,皇帝小時候的伴讀陳司徒,在傍晚都由密道進入皇帝寢宮。這個密道還是在第二批飛鷹傳回消息時,晉承宗深感對手的監控無處不在,密令離皇宮最近的於大將軍在自家花園挖的,以備不時之需和秘密召見時用。

雲霞是以柏子仁的徒弟的身份見得眾人,幾人聚齊,柏子仁把師父告訴自己的舊事和自己的經曆複說了一遍,拿出那塊隨身的玉璧。晉承宗又讓三人看過柏子仁臂上的胎記,那胎記形似一朵卷雲。這三個是近臣,都是知道的。當下確認是皇子晉弘無疑。幾人以君臣禮承認柏子仁回歸尊貴的皇子身份,唯一的皇子即是太子,既已回宮,現在商量的就是該怎樣公開身份和論處弑君的反臣。

“這有什麼難的?太子既已診出陛下是中毒,那就在宮中嚴查。隻要查出一個作為人證,弑君的死罪他們父子三人誰都脫不了。”有了親外甥太子,於大將軍就不怕三王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的地位。恨不得立刻踢他們出皇宮。

“要是這樣明著大動作,三王他們就會警覺,說不定狗急就要跳牆。”陳司徒說。

“太子的身份還沒公開,現在群臣和百姓都認那兩個王子,三王要驟然宮變,怕不好收拾。”吳老丞相深知三王這十幾年一直在樹立賢明形象,深得一些人心。

“怕他什麼,明天陛下就昭告天下太子回宮,趕出那兩個假皇子,有臣保著皇宮,看他有多少人馬敢來謀反。”武將想事情簡單,相信武力高過一切。

“突然宣布太子回宮,倒引人懷疑,萬一三王現在在宮中對陛下和太子不利,按現況,天下還是會落入他們手中,大將軍倒是不怕他們暗招私養的人馬,可滲入皇宮的死士心腹防不勝防。”陳司徒真怕這個不能動的皇帝和這個沒人知的太子有什麼閃失。就算三人反對,憑三王父子經營十幾年的根基和皇室身份,也會順利登上皇位。

“就他收買的幾個大臣,這幾天掙得都顯現出來了,陛下下旨,臣立刻把他們抓起來,剩下的那些牆頭草不足為慮。真正太子一出,他們還是認正統的。”

晉承宗聽他們說了一遍道:“三王到底收買豢養多少將士,宮中那些侍衛,宦官,宮女是他的人,朕到現在都沒查出來完。弘兒的身份不能冒然公開,怎樣才能引出三王的人,在不驚動他的情況下,讓人們知道他弑君篡位的野心。”

幾個重臣你說一句,他反駁一句,輪了半個時辰也沒拿出一個萬全之策。雲霞聽得明白清楚,看他們實在想不出比自己更好的主意,就決定發言,結束無意義的耗時。

“陛下,現在的情況就是三王若拚死驟然宮變,就可能成功,但要拚軍隊和時間,就必敗無疑,是吧?”

晉承宗點頭。

“陛下的優勢在宮外軍隊,三王的優勢在人心輿論。陛下現在想盡量小動靜的把三王正法,重振皇帝威信。”

晉承宗詫異,這個小女子,對他意思的領悟,對兩方優劣的的觀察比大臣都全麵。就問:“你可有良策?”  “小民有一計,陛下看可行不可行。”

“但說無妨。”

三個大臣對這個太子落難舊交,僅是認為能讓他旁聽,沒想他還會發言出主意。都不以為然的看他能說出什麼高明的注意。

“陛下,上次小民和太子遇劫,這次還從這裏開始,陛下讓人假扮太子,從外進京,一路引三王的死士,耗他的暗衛。隻要聖上假裝不知,三王就不會冒然在宮中嘩變,最好耗到他把宮中會武的心腹也調出,等發現宮中侍衛有動時,陛下就動用地方兵力由暗轉明護送太子回宮,並把太子當年有人救走,現在尋到的消息一並放出。一來讓人們接受正統太子,二來引三王的軍隊截殺。隻要他一開始入了圈套,等宮中的接應減少,他掌握的兵力引出。隨便他在那個時候明白過來,想回頭宮變,時機,人心,輿論都失了大半。真正進退兩難,陛下在宮中嚴防,於大將軍在宮外嚴守,三王還能怎樣。”

雲霞一番話,晉承宗暗驚,此女計謀好陰,一環連一環,隻要入套,老三這十幾年的心血一點點化於無形。待要明白時怕氣也要被氣死,以後她若入弘兒後宮,後宮如可安生?晉承宗心下存了忌諱,口中讚上一句:“好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