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輝煌的大禮堂裏,楊正和父母並排坐在親友區的座位上,可容納兩千多人的禮堂裏坐滿了人,有新聞媒體人,有工作人員,但更多的,是無數院士以及各部門的領導,他們穿著十分正式,臉上都洋溢著笑意,都在為能見證曆史性的這一刻而感到激動與欣慰。
禮堂前方的舞台上,高高掛著一條橫幅,上麵寫著:中科院院士頭銜受銜儀式暨卓佳音院士獲得“圖靈獎”慶祝大會。
這時候背景音樂漸漸停了,一身西裝的林驚濤走上台來。
林驚濤朝著台下深深鞠了一躬。
“院裏請我來主持今天的頒獎會,讓我受寵若驚。雖然社會上可能都覺得我是個知名主持人,可在諸位大家麵前,我就覺得自己很渺小,渺小得就像是隻螞蟻,所以我現在腦袋裏一直出現一個畫麵,就是一隻螞蟻在給大家主持。”
台下大笑。
半年前的山博泰事件,使得林驚濤名聲更熾,楊正也隻是成了他忠實的觀眾,私下見他,半年來還是第一次,他不像電視裏那般正義凜然,更多了幽默風趣,但又不像一般主持人的低俗幽默上不了台麵。
在林驚濤歡快的主持下,各大領導都做了簡短了講話,院長隋浩明也登台說了幾句台麵話。
林驚濤可不想放過他,說:“院長留步,我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問你幾個問題。”
隋浩明笑道:“太多了吧,就問一個吧。”
林驚濤笑道:“大家都知道,您領了諾貝爾獎,又克服了諸多癌症,那麼現在是不是在家享清福了?”
現場又都笑了起來。
隋浩明笑道:“我是很想享清福,可是沒辦法,有研究要做。”
“哦,這研究要保密嗎?”林驚濤問,要知道隋浩明如今的任何研究都牽動億萬人的心,林驚濤自然要問。
“不需要保密,就是怕你害怕。”
林驚濤道:“我可是主持人裏最大膽的了。”
隋浩明道:“最近在研究人腦。”
“這個好像聽說過。”林驚濤道。
“對,研究人腦確實人類曆史上出現過幾次熱潮,在20世紀20年代,蘇聯科學家就收集名人腦組織,意圖彙聚成一個“萬神殿”,其中就有列寧和斯大林的腦組織,但可惜他們並沒有什麼發現,包括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至今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結論。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可以分析出是否可以從人的大腦來檢測出對方適合什麼職業,這樣就避免了我們人生規劃上的失策,要知道勤奮是敵不過天才的。”隋浩明頓了下,覺得自己說多了,尷尬地笑了笑,“這裏就不多說了,我要感謝下捐獻大腦的人和家屬,謝謝你們。”
隋浩明沒有直說,但卻是看向了楊正,楊正也是熱淚盈眶地朝他躬了一身。
後來楊平的大腦找到了,楊正將他捐給了科研機構進行研究。
隋浩明下台後,就開始了院士受銜儀式,三十多位各界精英上台,最大的已經七十八歲,而最小的,是卓佳音,隻有二十四歲,站在人堆裏,就好像是一個未成年的小女孩一樣。
這不僅打破了曆史最年輕的院士記錄,而且將這個記錄直接提升了十多年。
接著就是長長的授銜儀式。
這些人都是各行各業的泰山北鬥,很多就連楊正也聽過,在場的人更是對他們熟悉得很,所以他們一個個領獎也不再一一介紹,隻有林驚濤稍稍串帶下,然後是頒獎者宣讀對他們致頒獎詞。
戴上院士帽的諸位,又給予了兩分鍾致感謝詞的時間。
頒獎人共有五個,都是身份顯赫,代表了國家。
三十多人一一頒完,也耗時很久。
最後登場的,才是卓佳音,給她頒獎的是隋浩明。
在林驚濤說出卓佳音名字的時候,全場爆發了熱烈的掌聲,很明顯,她才是今晚的主角。
卓佳音從人群裏走上前,低頭接受了隋浩明給帶上的院士帽,對隋浩明鞠了一躬,又對場下深深鞠了一躬。
整個過程全場都沉浸在海嘯一般的掌聲裏,讓楊正第一感受到了這些知識分子,原來內心裏也有這樣奔放的熱情,簡直如看明星演唱會似的了。
如果把這裏當做娛樂圈,顯然卓佳音是最當紅人氣最旺的那個明星了。
“她是曆史上最年輕、最美麗的院士,她是當代計算機領頭人,她是不久前獲得‘圖靈獎’的獲獎者,提出了‘天下一家’的計算體係係統,並將腦電波密碼學分解記錄,使之應用於社會各行各業,同時她也扼殺了一些人的陰謀,她是英雄!世界因她而改變!她就是卓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