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關羽(?-220)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著名將領,自劉備於鄉裏聚眾起兵開始追隨劉備,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在關羽去世後,其形象逐漸被後人神化,一直是曆來民間祭祀的對象,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曆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長篇曆史小說《三國演義》也對關羽的事跡多有描寫,在《演義》中關羽被描寫為“五虎大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
中平六年四月,董卓廢帝劉協立九歲的陳留王劉辯為帝,史稱漢獻帝。董卓自封丞相,命令自己的手下無惡不作。曹操在刺殺董卓失敗以後逃回家鄉陳留招兵數千又發矯詔給各路諸侯讓他們起兵討伐董卓。
卻說渤海太守袁紹、南陽太守袁術、北平太守公孫瓚、冀州刺史韓馥、長沙太守孫堅等十八路諸侯紛紛響應相會於陳留。劉、關、張三人也跟著公孫瓚前來。
卻說十八路諸侯推舉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袁紹命其弟袁術為糧草總督都,命長沙太守孫堅為先鋒,領本部人馬攻打汜水關,卻因袁術沒發糧草而使孫堅大敗於華雄。
袁紹得大驚道:“不想孫堅敗於華雄之手!”便聚眾諸侯商議。眾人都到,隻有公孫瓚後至,袁紹請入帳列坐。袁紹道:“前日今孫堅敗於華雄:挫動銳氣,為之奈何?”諸侯都不說話了。袁紹舉目遍視,見公孫瓚背後立著劉、關、張,容貌異常,都在那裏冷笑。袁紹問道:“公孫太守背後何人?”公孫瓚道:“此乃平原令劉備劉玄德。”曹操曰:“莫非破黃巾劉玄德乎?”公孫瓚道:“是。”即令劉備拜見。公孫瓚將劉備功勞,並其出身,細說一遍。袁紹道:“既是漢室宗派,取坐來。”命坐。劉備謝過。袁紹又道:“吾非是敬你的名爵,乃敬你是帝室之後。”劉備坐於末位,關、張叉手侍立於後。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袁紹道:“誰敢去戰?”袁術部將俞涉、韓馥部將潘鳳華雄戰不三合,被斬了。袁紹道:“可惜我的上將顏良、文醜未到!如有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話音未落,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人見此人身高九尺,須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麵如重棗,聲如巨鍾。紹問何人。公孫瓚道:“此乃劉玄德的二弟關羽關雲長。”紹問現居何職。公孫瓚道:“跟隨劉備充馬弓手。”袁術大喝道:“汝欺我等大將耶?與我打出!”曹操急忙道:“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袁紹道:“讓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恥笑。”曹操道:“此人儀表不俗,華雄怎麼知他是弓手?”關羽道:“如不勝,請斬我頭。”操教釃熱酒一杯,讓關羽飲了上馬。關羽道:“酒且放下,某去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
卻說關羽來至兩軍一見華雄,便將青龍偃月刀的刀刃方於地,一拍馬就向華雄奔去,來至跟前將青龍刀向華雄劈去。華雄將大刀一橫托住青龍刀。關羽將青龍刀往回一抽從左向右劈了過去,華雄將身體向後一仰。在華雄起身的一瞬間,關羽將青龍刀由下至上將其斬於馬下。
袁紹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關羽提華雄的頭,扔於地上。其酒尚溫。後人有詩讚之曰:
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
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