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呂本中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隻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詩詞的意境,總是那麼美妙,有些好的詩或詞,隨性地翻讀,便烙刻在心間,無法忘記。就像某個人,雖是萍水相逢,卻可以淡淡地牽懷維係一生。亦如某個人生的片段,往往是刹那的光影,就定格成永恒。每當我看到月亮,無論是新月還是滿月,是上弦月,還是下弦月,都會想起這首《采桑子》。一首簡潔明朗的宋詞,沒有華麗的詞語,沒有紛繁的心緒,也沒有太多意象裝點,仿佛從頭至尾,就看到一個多情女子,和月亮訴說心懷,就再無其他了。
她應該有著清麗的容顏、微蹙的眉黛,以及一顆七竅玲瓏心,藏著微澀的情懷,和淡淡的愁思。這首詞,似乎是那個叫呂本中的詞人,對著月亮即吟而成,並且以一個女子的口吻,將相思之情,隨意表達而出。就像一首簡潔的情歌,看似平淡,卻寄寓深刻,別具匠心。讓讀過的人,可以過目不忘,甚至不再相忘。隻要看到了月亮,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這首《采桑子》,有那麼一句“恨君不似江樓月”讓人生出淡淡地回憶。
史卷上記載,呂本中既是詩人也是詞人,在兩宋之間,卻均數不上第一流。他在少年時的一次戲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尊黃庭堅為主,下列陳師道等25人,稱之為“江西宗派”。他年少時,有過一段美好的歡情時光,所以閑時愛寫詩填詞,將情懷寄之於翰墨。他曾引前人論詩的話:“好詩流美圓轉如彈丸。”說的是,好詩要體現出一種自然流暢之美。
呂本中一生致力於作詩,對填詞心性更淡,可是他的詞卻比詩更別出心裁,獨具風味。這位被世稱“東來先生”的文人,性情堅毅、氣節剛直,在朝為官時,敢於觸犯權臣,然而他的詞中,卻缺少幾許堅韌的氣韻,多了些細致的味道。後人評他:“直忤權臣,深居講道,而小詞乃工穩清潤至此。”其實詩詞所表達的,隻是內心深處某一角落的感想,不是思想的全部。人生百味,世態紛紜,有些人,也許隻能深刻地品嚐一種味道,在紛繁中,領悟出一個真理。或者說百媚千紅中,獨鍾情於一色。
所以,他會寫出這首清新自然、真摯流暢的《采桑子》。
就像是長在宋詞土壤裏的一株清淡的蘭草,樸素無華,卻幽香縈懷。也像是掛在宋朝天空的一枚彎彎的月亮,纖細柔美又明淨清寧。它以平淡清新的風味,在萬千宋詞裏脫穎而出,讓我們記得它的巧妙。就如同品嚐了一桌山珍海味的菜肴後,單獨端上來的一杯清茶,色味皆淡,卻經久耐品。這就是呂本中詞中之味,他的《紫薇詞》裏收錄的詞不多,卻耐讀,經得起咀嚼和回味。一個人的長相也是如此,也許長得平淡尋常,氣質裏卻透露出一種安靜和樸實,讓人見了就喜歡,感到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