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是如此曠達灑脫,卻也沒有徹底看淡聚散。結句“美人不用斂娥眉,我亦多情,無奈酒闌時”寫得婉轉深刻,曲折耐讀。看過花開花落,雲聚雲散,又經曆過人生,無數次的離合悲歡。也曾年少求取過功名,在朝當過官,可謂一生榮辱皆嚐過。隻因看淡世事,才會有如今的閑隱,卻依舊會為尋常的離散,而傷神。仿佛這就是生命中,無法避免的定數,隻要身居紅塵,無論是隱逸深山,遁跡白雲,都會被俗事俗情所羈絆。
將一個小石子,投入平靜心湖,還是會蕩起微微的波瀾,而這波瀾,在岑寂的風景裏,難道不是一種難言的美麗?
美人看到酒意闌珊,聚會的人,行將離散,甚覺留戀,便眉頭不展。古代達官、名士飲酒,身旁多有侍女勸酒助興,增添情致。葉夢得雖然隱居,但身邊依然不乏美人。隱士中,梅妻鶴子的,或許隻有林和靖。相信竹林七賢閑隱山林,應當也有侍女相陪,為他們撫琴侑觴,輕歌曼舞。而南山上的陶淵明,也有老妻相伴,為他抱薪燒飯,洗手羹湯。本以為淡了心性,當詞人看到美人蹙眉,也受其感染,禁不住也有了惜別之情。看著散去的宴席,感慨人生聚散無常,不知道,下一次舉杯對飲,又會在何時。
都說人的情緒,是一種傳染病,當你不能感染一個人,就必定要被其所感染。葉夢得如同閑雲的悠然心境,一時間,無法感染身邊的侍女。但侍女的愁思,反而感染了他,酒闌人散,引起留戀、惜別,也算是人之常情。“我亦多情,無奈酒闌時”,結句是詞人真性情的流露,令這闋詞,更添婉轉,耐人尋味。
以《虞美人》為詞牌,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應當是南唐後主的那一闋。表達一個落魄帝王思懷故國,那似江水般滔滔不盡的愁怨。同樣的詞牌,填出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意境。每個人的生命曆程不同,後主的詞之所以傷神,是因為他悲劇的人生,注定用血淚研墨,最後以悲劇的方式死去。葉夢得與後主相比,一生平淡,沒有留下多少傳奇,就連死,也是平靜的。
這世間,無法掌控的就是命運,無論命運給了怎樣的安排,我們的一生,就隻需交付給生老病死。因為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會沉入時光的江底,無聲無息。
亂紅飛舞,滿地的落英,有一種無從收拾的紛蕪,又有一種淡然遺世的安靜。喜歡葉夢得的這闋詞,是因為,他沒有在觥籌交錯的記憶酒杯中,將自己徹底地灌醉。過度清醒,會讓人覺得薄涼冷漠;過度沉醉,又會讓人感到膚淺迷離。所以,完美的人生,當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