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怕愁時斷,春從醉裏回。”他每日昏昏求醉,忘記了年光幾何,因害怕夢醒了,愁也隨之醒來。可春光,卻還是在醉夢裏,悄悄地回來。他睜開眼的時候,看到的是陽春三月,煙景無限。茫然間,發出感歎:“淒涼懷抱向誰開?”可見他心中的孤獨寥落,明媚的春光,品到的卻是淒涼的況味。心中的話語,無法傾訴,亦找不到那個可以傾訴的人。時過境遷,我們真的不知道,田為究竟為了哪個紅顏,如此愁悶難解,為了誰,如此醉生夢死。但我們知道,有一個女子,占據了他寬闊如海、狹窄似井的心靈。我們所能看到的,也隻是一個男子,被命定的機緣左右,束手無策的時候,隻求一醉不醒。
如此心境,才會看到大好春光,卻意興闌珊,無心踏青賞春。“些子清明時候被鶯催。”這裏的“些子”,是唐宋的俗語,少許、一點點的意思。在此處,是形容清明時節春光的短暫,仿佛品完壺中酒,做一場南柯夢,春光就沒了。枝頭上,婉轉的黃鶯,並非在為春天低唱歡歌,卻似在催春老去。這醉裏醒來,所邂逅的春光,不曾抹去心頭愁緒,反而似夢幻泡影,如此匆忙,離去時,連一個回眸也沒有拋下。
最喜這句“柳外都成絮,欄邊半是苔”。自然清新,又古樸沉靜。飄飛的柳絮,似在和春天做無言的告別。而欄杆邊,蒼綠的苔蘚,在告訴我們,這兒有一段被擱淺的光陰。詞人一直沉浸在杯盞中,已經許久不曾憑欄遠眺了,因為遠方太遠,他想念的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
隻有“多情簾燕獨徘徊,依舊滿身花雨又歸來”。燕子多情,不忘舊時主人,帶著滿身的花雨,歸來。然而它在簾外飛旋,靜靜地徘徊,是因為看不到主人當年的歡顏,而心中遲疑嗎?它覺察到,主人身邊的紅顏已不知蹤影,燕兒也知人心思,也懂物是人非的淒涼。此時的他,希望披著滿身落花歸來的,是他日夜思念的人兒。可人卻不如燕兒,燕兒還會思歸,而人,卻真的一去不複返。當年, 他們在春天的渡口揮手,是訣別。窗外, 落英繽紛, 他看到的是滄桑和殘酷。生命中所有的相遇,都是過客和過客的交替,就算當初不錯過,死生之後,終究也還是要失去。人生最悲哀的,莫過於得而複失,與其知道將來注定要失去,莫如將一生,交付與思念。
如若沒有那樣的訣別,也不會有這樣刻骨的相思和遺憾,也不會有這麼一首詞的存在。是一個叫田為的詞人,將那場花雨,和那個如夢似幻的女子,一起寫入詞中。我們自始至終,不知道她的模樣,不知道她在哪裏,隻依稀看到一個女子,嫋嫋婷婷的背影,朝迷蒙的煙霧中走去,直到徹底消失的那一瞬,都沒有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