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國瑞也都感覺慶幸,這些人對於皇權還是有深深的敬畏,這樣也就是讓自己後代能夠緩慢減少權利,不至於被什麼革命給一次性徹底消除權利。這個變革過程中可以避免流血,這個也就是王國瑞能夠做到的了。
“好了,你們也是一片好意,我也不會追究。關於繼承人的事情,我自有我自己的打算。現在我還年輕,不至於要那麼快的立繼承人。而我這個兒子王家照,可以作為一個後備,不過我暫時不打算讓他正式成為繼承人。接下來我的兒子一定還有不少,到時候再說。”王國瑞說道。
而聽到了這裏,鄭虹的臉色不由得一陣蒼白,不過很快也就恢複了。鄭虹沒有想到王國瑞並沒有正式的任命自己這個剛出世的兒子為繼承人,讓鄭虹有些鬱悶。不過鄭虹很快也就恢複了,因為自己兒子不管是論嫡庶長幼,那都是長子,所以未來的皇位旁落的可能性並不大。隻要自己不做死,那基本是是板上釘釘的。所以鄭虹雖然一開始有些失望,可是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
而王國瑞不想那麼快立繼承人,其實他也是有自己的打算。他自己已經有了繼承人的產生方法,而不是這種全部由上一代皇帝親自指定的那種方法,這種方法又很多弊端。王國瑞打算改變一下繼承人的產生方法,不過這個方法目前還沒有人知道,王國瑞也隻是埋藏在心裏麵,他希望等時機成熟了之後才會公布出來。至於這個兒子,隻是用來穩定台灣軍心民心的一個道具,其實在內心裏麵並不是王國瑞徹底決定的繼承人。何況過早立繼承人,那也也都會有一批班底團結在繼承人這方麵,會造成繼承人和在任的皇帝產生矛盾,最後父子相鬥。而滿清有一點倒是一定程度解決了這個問題,那也就是密詔立儲。雖然這個方法不是很完美,可是卻解決了一部分,避免了太子和皇帝爭奪權力的矛盾,保證了皇權。不過王國瑞沒有立刻豎立繼承人,並不是為了保證自己的皇權,而是為了讓以後皇權能夠和民主權利平穩過度,不至於造成太多的流血。
“好了,我在這裏隻想說一句,我其實是讚同垂拱而治的,就像是英國那樣。”王國瑞說道。
聰明人不用說第二次,而在場的絕大多數都是聰明人。歐陽萱自從擔任台灣行政院長之後,也都學習了很多國際大事的內容,尤其是西方曆史更是必須要熟讀。他聽到了王國瑞讚同西方英國的那種模式,歐陽萱心裏麵喜憂參半。喜的是也就是以後他們這些臣子頭上不至於出現了一個一言而決的****皇帝,這些臣子可以安穩的度日,不至於害怕什麼時候就掉了腦袋,而且也都可以安穩的施政了。
可是歐陽萱也都憂心,因為他從小學習的都是四書五經,他不知道怎麼麵對那種皇帝不管事情的時代。他畢竟沒有經驗,所以他對於未來充滿了一些恐懼,這樣讓他感覺到一個深刻的挑戰。
而這種喜憂參半的心情,也都是在座的各位文武官員都擁有的情緒。如果真的以後皇帝不管事情了,甘心當一個混飯吃的“小醜”,那他們不知道怎麼應對這種日子。不過大家也都隻能夠硬著頭皮迎接挑戰,根本沒有別的辦法了。曆史大潮浩浩蕩蕩,大家隻能夠在這裏麵水波逐流了,應要違抗隻能是船翻人亡的結果,哪怕王國瑞也都不例外。而王國瑞也都這麼變相的暗中承諾了,那他們也都對於後妃和外戚幹政的情況放心了。因為未來皇權都是逐步消亡的,那何況是後妃和外戚這個皇權的副產品呢?這兩個副產品,自然也就跟著皇權一起消亡,沒有二話。
“王大人,我們告退!”歐陽萱說道。
很快,那些得到了王國瑞變相承諾的人,也都紛紛離開了。他們雖然不太滿意王國瑞繼續讓鄭虹管理政治部,可是也都從另一個方麵得到了王國瑞的承諾,所以他們也都不會不知趣了。如果這個時候還不知趣,那可是真的要被王國給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