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環保在行動(2 / 2)

(11)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1995年1月23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從1995年開始,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旨在紀念1987年9月16日簽署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要求所有締約國根據議定書及其修正案的目標,采取具體行動紀念這一特殊的日子。“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的確定,進一步表明了國際社會對臭氧層耗損問題的關注和對保護臭氧層的共識。

共同心願——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繁衍的物質基礎,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是人類維護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否則就會給人類帶來災難。

我們頭頂同一片藍天,腳踏同一片土地,地球是我們的母親,我們隻有一個地球,共同的命運把我們僅僅聯係在一起,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責無旁貸。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個保護環境的有心人。讓明天的地球更美麗、更可愛,讓人類更加幸福、美滿!下麵是環保的宣傳語:

(1)雖然一次性用品可以給人們帶來方便和快捷,可是浪費了大量的能源和資源,製造了垃圾,造成了環境汙染。所以,我們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多用可重複使用的耐用品。

(2)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可以流掉1~6立方米的水,所以我們要隨時關緊水龍頭。循環用水,節約水資源。

(3)盡量使用節能燈具,節約每一度電。

(4)樹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吸附粉塵。此外樹還能吸收噪聲,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為鳥類和其它動物提供棲息的場所,所以我們就應該積極地植樹造林。

(5)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也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生物鏈。

(6)養成良好的習慣,不隨地亂丟垃圾。

(7)不浪費每一粒糧食。我國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人均耕地麵積僅是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由於亂占耕地、土地荒漠化等原因,目前耕地麵積逐年遞減,情況很不樂觀。

(8)不把還能利用的物品隨意丟棄,養成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未雨綢繆——循環經濟和新能源的開發

隨著人類對環境認識的深入,環境是資源的觀點,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空氣、水、土壤、礦產資源等,都是社會的自然財富和發展生產的物質基礎,構成了生產力的要素。由於空氣汙染嚴重,國外曾有空氣罐頭出售;由於水體汙染、氣候變化、地下水抽取過度,世界許多地方出現水荒;由於人口猛增、濫用耕地、土地沙漠化,使得土地匱乏等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不保護環境,不保護環境資源,就會威脅到人類社會的生存,也關係到國民經濟能否持續發展下去。循環經濟正是在這種新形勢下出現的一種新經濟形態。

發展循環經濟是防治汙染、保護環境的重要途徑。首先,發展循環經濟要求實施清潔生產,這可以從源頭上減少汙染物的產生,是保護環境的治本措施。另外,各種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大大地減少了固體汙染物的排放。同時也減少了對資源的開發。隨著法律和製度的跟進,廢物利用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廢物得到充分的利用,就減少了對新資源的開發和保護……

可以看到,循環經濟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杜會效益,從而使經濟係統與自然生態係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能源是發展農業、工業、國防、科學技術和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礎。煤、石油、天然氣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們以及從它們中分離出來的各種燃料照亮了我們這個世界,使整個世界變得美麗多姿。然而,這些資源在地球上的蘊藏量是有限的,按照目前這些能源的消耗速度,並考慮人口增長等因素,有人估計石油和天然氣不過幾十年,煤不過幾百年就會消耗完。因此,我們一方麵要節約開發現有的能源,另一方麵還要研究和開發如太陽能、氫能、核能、地熱能、潮汐能、風能等新的能源。

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可以減少汙染物的排放、保護生態環境,具有廣闊的前景和深遠的意義。但是新能源的開發利用還有很多技術尚未普及,還需要人類去不斷地探討、研究,使新能源真正成為有利於人類的資源。我們期待著那個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