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率在9%左右,一些發展較快的地區經濟增長達到兩位數字,能源與環境的壓力日益突出。有資料表明,2003年中國消耗了世界鋼鐵總量的27%,水泥總量的40%,煤炭總量的31%,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卻隻有世界的4%,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水平是發達國家的3~11倍,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在一些地方已經遠遠超過了極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目前和今後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它也是在生態環境成為經濟增長製約要素、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公共財富階段的一種新的技術經濟範式,是建立在人類生存條件和福利平等基礎上的以全體社會成員生活福利最大化為目標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的本質是對人類生產關係進行調整,追求目標是可持續發展。
知識小百科
我國為什麼要發展循環經濟?
我國發展循環經濟是中國經濟綠色模式發展的理性選擇,因為:
(1)它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我國是一個人口密度高、人均資源缺乏的國家,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資源占有量隻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礦產資源是世界水平的1/2。與此同時,我國的環境汙染十分嚴重。如果仍以傳統粗放型高消耗、低產出、高汙染的生產方式來維持經濟高速增長,將會使環境狀況進一步惡化,也會使有限的資源加速耗竭。環境和資源所承受的壓力,反過來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會產生嚴重的製約作用。所以必須轉變傳統的發展模式,以發展循環經濟來保證水土資源和礦產資源對經濟發展的持續支撐。
(2)它是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傳統粗放型生產方式所造成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已造成很多疾病和自然災害。1998年,我國長江、嫩江、鬆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0年的沙塵暴和一係列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實施循環經濟勢在必行。
(3)它符合我國建立現代企業與世界經濟接軌的要求。
在西方國家,循環經濟已成為趨勢和潮流,有的國家甚至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進。綠色食品、綠色消費、綠色環境不但是當今的時尚,而且是企業長期牢固地占有市場,並成為國際市場拓展的有力措施和發展戰略目標。
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市場的國際化要求我們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重視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4)我國城市生態化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自然生態化、經濟生態化和生態化的平衡發展與良性循環是城市生態實現需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但經濟生態化是前提。循環經濟正是經濟生態化的轉向,它突破了傳統經濟對建設生態型城市的最大堡壘。
(5)它是西部大開發的核心
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是西部大開發的核心。長期以來,西部是我國經濟建設的原料地和重化工基地,資源被過度開采,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在恢複環境治理的同時,應大力倡導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循環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