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壇師,是一種職業。
但是,這個職業,絕對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勝任的。
關於掌壇師的很多故事,我都是從父親那裏聽來的。
這些故事的主人公無一不是我的老外公(家鄉對外曾祖的習慣稱謂),也就是我父親的外公,名叫崔紹江,表字翰文,法號性然。
故事發生在一個小地方,一個偏僻的四川農村,李都鎮天星村。
當然,曾經的李都鎮已經並入了現在的馮店鎮,此乃廢話,按下不表。
李都鎮位於中江縣境的西南端,與成都相距不過百裏,天星村更是和金堂縣永樂鄉隻隔了一條小河。
而故事的時間,必須從清末民初說起。
當時李都、永樂(那時候還叫做安樂鄉)、土橋、又新、廣興等地都沒有掌壇師,每逢喪事,人們必須從很遠的地方請掌壇師過來。
什麼是掌壇師?
壇是法壇,所謂的掌壇師,簡單點說,就是辦喪事時起壇打醮作法的人,或是道士,或是和尚。
不知什麼時候,有一天,天星村突然來了兩個人,一個是道士,叫做馬師爺,另一個是和尚,叫做牛師公。
我懷疑所謂的馬師爺牛師公,不過是牛頭馬麵的化名。
而馬師爺和牛師公,在天星村傳下了一個弟子,便是我老外公的父親。
由於我父親未曾聽人說起過玄外祖的名諱,因此已不可考了,隻知姓崔,“一月紹世德,忠良正繼剛”,屬於“月”字輩。
崔玄祖跟隨馬師爺和牛師公學藝七年有餘,終有小成,謝師之後,成為附近幾個鄉鎮唯一的一個掌壇師。
那時候,無論中江的李都、馮店,或是金堂的土橋、廣興,隻要有人家裏辦喪,必請崔玄祖前往起壇作法。
家鄉屬於丘陵地帶,山勢緩而不高,但幾個鄉鎮相隔數座山,解放前的道路又不交通,更無車子代步,隻有靠雙腿跋山涉水,甚是辛苦。
是時,老外公崔翰文年級尚幼,又是家中長子,但崔玄祖每每外出,必定帶上老外公。
翻山最是惱苦,崔玄祖本就攜帶著繁重的法壇什物,如嗩喇、符紙之類,所以每次翻山的時候,崔玄祖都是先把老外公丟在山腳,將東西背到了山頂,然後再折返回來,又負著老外公,到了山頂,再換了東西,背下山……如此反複。
崔玄祖的脾氣火爆,又是方圓之內唯一的掌壇師,他曾立下了一個規矩,凡起壇作法,主人家事先一定要奉上三片上等的葉子煙孝敬,否則扭頭便走,任誰都不會留情麵。
崔玄祖道術高深莫測,隻舉一例,以供讀者管中窺豹。
據父親所言,最考驗掌壇師功力的法事,不是什麼僵屍鬼怪之類,而是遷壇。
壇分種類,有兵馬壇,有虎壇,但最難遷的壇是龍壇。
以老外公的道術,遷壇也是一件極為耗費精力的事情,如果遇上兵馬壇還好,但如果遇上了虎壇甚至是龍壇,那他也是無可奈何了。
但是,老外公跟著崔玄祖學藝時,曾親眼見過崔玄祖遷了一次龍壇,場麵之詭異,將述於後文,但正是遷了這次龍壇之後,崔玄祖便從此歸隱,不再出山。
因為隔代較遠,關於崔玄祖的事,父親也隻知零星。
不過,父親對老外公的事情倒是知道不少,而且有些事情還是父親親身經曆了的。
父親在年少時,曾隨老外公奔波過一段時間,原本打算拜師,可當時拜師禮儀嚴苛,需三鬥三升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