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雞場能否正常運轉和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不僅取決於科學養雞技術應用的程度,還取決於經營管理水平。因為,經營管理企業科學運轉和實現高效益的關鍵環節。
(一)養雞生產工藝流程與管理模式
1.工藝流程
蛋種雞場,種蛋產出後立即進行消毒,貯存於裝有空調的蛋庫中,貯存期不超過一周,轉入孵化車間孵化,21天出雛。鑒別以後轉入育雛舍,育雛天轉入育成雞舍,1周日齡左右再轉至成年雞舍,在成年雞舍養至周。商品蛋雞場,過去在成年雞舍養至72周,由於雞種的進步和飼養管理條件的改善,飼養期可延至76周,經濟效益較好。
肉種雞在成年雞舍養至68周,商品肉雞場肉用仔雞的含義,因國家不同而有差異。在我國,肉用仔雞一般是指在8周齡左右出售。
同樣的工藝流程,若采用不同的工藝措施需要的成本就不同,生產效果亦有差異,獲得的效益也不同。養雞生產的工藝措施有很多,如:雞舍采用開放式還是密閉式,采用網上平養還是籠養、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如何等等。
2.管理模式
(1)父母代雞與商品代雞的比例
一般中小型商品雞場采用外購一日齡雛雞的方式來更新-雞群,但大型商品雞場,建場時就應同時建立相應規模的父母代種雞場和孵化場。為保證種雞場與商品雞場的規模配套,可以按下述比例來確定:每棟雞舍做到全進全出,商品雞場每棟雛雞舍的容量應與種雞場每批出母雛數量相匹配。每隻蛋種母雞年供健康母雛50-60隻,若商品蛋雞場一棟產蛋雞舍容量為1萬隻,雛雞舍應為1.2萬隻飼養量。孵化場一批出鑒別母雛1.2-1.3萬隻,需合格種蛋3.6萬枚。若每7天入孵一批,需日產合格種蛋5100枚,種雞產合格種蛋率按60%計算產蛋率X合格率),種雞場母雞常年飼養量應不少於8500隻。
(2)各種雞舍的比例
雛雞在育雛舍由1日齡養至49日齡,加上清洗、消毒,空閑19天,一個周期為68天;育成雞在育成雞舍飼養期由50日齡到140日齡,加上清洗,消毒11天,一個周期為102天;產蛋雞在蛋雞舍飼養期為由21周至76周,加上清洗,消毒、空閑15天,一個周期為408天。各種雞舍的比例為:68%:10%:40%。即兩棟育雛舍,3棟育成舍和12棟產蛋雞舍,這樣周轉起來較為合理。
(二)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是圍繞雞場的資金運動而開展的管理工作,它的任務是管好、用好資金,促進生產發展,降低產品成本,增加企業盈利。現就成本,資金,財務收支等的管理介紹如下:
1.成本管理
(1)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就是將各項生產費用,通過憑證賬本和報表連續地、係統地、全麵地、準確地記錄和整理後,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彙集,計算出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通過成本核算、利用成本資料進行對比,總結經驗,選擇經營方針,做出最優的管理決策,達到以較小的資金消耗取得較大的經營成果。
生產費用包括:
①飼料費:配合飼料及各種礦物質、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的費用。
②工人工資及福利費。
③醫藥費:指雞群直接耗用的獸藥、疫苗費用。
④燃油料和動力費:飼養過程中消耗的燃油料和水、電等費用。
⑤固定資產折舊費:雞舍、辦公用房的折舊費和設備、機械折舊費。
⑥固定資產維修費:指固定資產的一切修理費,⑦低值易耗品費:勞保用品費和一些低值用具的費用。
⑧其他直接費:不能列入以上各項的直接費用。
⑨管理費:指雞場的非直接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福利待遇,以及外聯的差旅費、銷售服務費等。
2.成本的計算
飼養費用中扣除副產品的收入就是總成本,再除以相應的數量即為單位成本。
現就影響每隻雛雞孵化成本的因素以分析:
①勞動效率:用以度量勞動效率的一個指標是:平均每一職工孵出的雛雞數。提高勞動效率是降低人工費用的手段。
②孵化器生產能力的利用:市場對雛雞的需要量有周期性的變化,淡季成本會增大。
③種蛋孵比率:決定雛雞成本的諸因素中孵化率是最重要的,孵化率低會加大成本。
④經營規模:孵化廠規模較大則每隻雛雞的孵化成本就較低。
⑤孵化廠的新舊和條件:老式的孵化設備會影響孵化率,老式的孵化廠也不易搞好衛生,影響雛雞質量。
⑥折舊費:孵化廠應裝備良好、清潔衛生,建築不宜豪華昂貴,隻會增加折舊費用。
⑦水、電費:孵化廠要耗用大量電力、孵化廠接電線時要顧及電費價格,並應有獨立的線路和電表。
(3)成本控製
成本核算反映的是生產過程中經濟活動情況、隻是一定的事實,不能清晰地說明成本水平,成本結構的變化和這些變化的原因,以及成本升降與利潤等指標之間的內在聯係。因此,必須在成本核算基礎上,對成本進行分析控製。
2.資金管理
(1)固定資金的管理
搞好固定資金管理必須做好以下各項基礎工作,如編製固定資產目錄,建立固定資產登記簿和卡片,製定設備利用定額、加強實物保管等。
在對固定資金進行管理時、要對基本建設資金、專用塞(金和生產流動資金分別管理和使用。製定固定資金計劃,以及正確編製和執行折舊計劃、提取和使用折舊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