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舜”號輪船海上遇難
新華社濟南1999年11月25日電(記者尹建華、張鬆青)山東煙大輪船輪渡有限公司“大舜”號混裝船,昨晚因風大浪高,動力喪失,在牟平薑格莊附近海域擱淺傾斜。船上共有旅客、船員312人(實際應為304人。編著者注,下同),截至記者發稿時,已搶救生還36人(應為22人)。
“大舜”號混裝船昨天下午駛往大連,因海上風浪太大,途中返航。16時30分發現二層甲板有煙霧,請求救援。煙台救撈局、煙大公司、煙台港務局輪舶公司相繼派船救助。但因風大浪高,無法靠近。20時15分,“大舜”號主舵失靈,開始漂移;22時30分,救援船多次帶纜均未成功,“大舜”號隨風漂流至牟平薑格莊附近海域,火勢蔓延至三層甲板。23時45分,“大舜”號與陸上失去聯係。後確認已擱淺傾斜。
山東省委、省政府負責同誌接到“大舜”輪遇險報告後,高度重視,立即組織救援。省委書記吳官正對救援和善後工作做了具體部署,派一名副省長帶隊連夜奔赴現場指揮。北海艦隊、濟南軍區、武警部隊也迅速派人員、船隻駛往遇險船處救援。據悉,部隊、武警和省市區已出動數千人,動用大功率漁船、救撈船、海軍艦隻17艘(應為16艘),在出事海域援救落水人員。沿海16個村5000多村民,沿45公裏海岸線設立瞭望哨,牟平區6個醫院120多名醫護人員參與搶救。
據了解,現在海上風浪仍然很大,陣風達9級,浪高達4至5米,氣溫降至0攝氏度左右,給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難。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22名煙台海難幸存者得到很好救助
新華社煙台1999年11月26日電(記者王進業張鬆青馮傑)山東煙台海難現場指揮部負責人說,在“大舜”號沉船事故中獲救的22名幸存者目前正在醫院進行很好的治療。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山東省一位副省長已經對醫護人員作出指示,要求給這些幸存者提供最好的醫療條件,確保他們不出任何問題。
今天下午,記者在事發地山東煙台牟平區的一家醫院見到了正在接受治療的36歲(應為28歲。編者注)的江西人雷曙光。醫生正在為他測量體溫。這位男子活動自如,臉色看上去有些紅潤,臉上的傷已經結痂。他已在這裏住了兩個晚上。來自山東蓬萊的徐誌超也在這家醫院接受治療。
這家醫院的副護士長李寶羚說:“這兩個人被送來時,心髒隻有微弱的跳動。現在,他們已經基本恢複正常了。他們的家屬已經來探視過。”
另據了解,還有5名傷員正在牟平區的醫院接受治療。他們的傷情也比較穩定。
在煙台山醫院,記者分別看了兩位幸存者,其中一位正在搶救,另一位名叫馬世奇,45歲,精神狀態很好。他笑著說:“我經常在這條線上穿梭往來,從未遇到過這麼大的風浪,幸虧政府派來的救援船及時趕到,才使我死裏逃生,吳官正書記還來醫院看了我。”
交通部責成一個多月發生兩起沉船事故的煙大汽車輪渡公司停業整頓。
煙大汽車輪渡有限公司停業整頓
新華社北京1999年11月26日電(記者林紅梅)
(略,詳實內容可參見本書第九章)
搶救煙台海難遇難者的工作仍在緊張進行
新華社煙台1999年11月27日電(記者張鬆青徐冰王進業)11月24日下午開始的對“大舜”號滾裝船進行的救援工作目前仍在緊張進行。解放軍官兵和打撈、醫護等有關方麵人員及當地群眾6000多人克服惡劣的氣候條件,投入緊張的救援工作。
昨天和今天,10多艘艦船、2架直升機繼續在出事海域搜尋。眾多幹部、群眾組成的沿岸搜尋隊伍冒著嚴寒,踏著積雪,晝夜不停地進行拉網式巡查。交通部上海救撈局打撈船隻已於今天啟航,即將到達現場參加打撈工作。
11月24日23時45分,山東煙台煙大汽車輪渡有限公司所屬“大舜”號滾裝船在由煙台地方港碼頭開往大連時沉沒於煙台市薑格莊鎮附近海域。
事故發生後,當地幹部、群眾及部隊官兵立即投入救援工作。煙台海軍某部立即成立指揮組,派出5艘艦艇、120名官兵冒險出港。據初步了解,駐煙台各部隊和威海軍分區僅24日晚就出動救援車輛30輛、官兵600餘人。目前仍有200多名官兵在緊張搜索。
25日淩晨1時,離沉船最近處的薑格莊鎮雲溪村的農民就發現了海上的情況,全村870多人幾乎全部出動,抱出家裏的棉衣被褥,開出了三輪車等大小車輛,頂著寒風,到海邊巡查。附近16個村的5000多名村民來到海邊,自發地在4.5公裏長的海岸線設置瞭望哨,進行拉網式巡查。僅雲溪村農民就救起了99名遇難者,其中6人生還(應為4人生還。編者注)。
煙台市當晚就組織5所醫院的醫護人員投入緊張救援。煙台山醫院接到通知不到10分鍾,100多名醫護人員全部到位參加搶救。目前,這家醫院接救的12名幸存者,已有8名傷愈出院。其他醫院收治的幸存者也正在康複中。
山東省委、省政府負責同誌接到“大舜”號輪遇險報告後,立即組織救援,一名副省長連夜乘小飛機趕到,北海艦隊、濟南軍區同時出動支援,並成立了專門指揮小組,直接調度、指揮救援工作,保證了各項救助工作的有序進行。
事件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給予密切關注,指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擴大搜尋範圍,加大救援力度,盡最大努力找到所有遇難者,並妥善、認真處理好善後事宜,做好遇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國務院專門派出以國家經貿委副主任石萬鵬任組長的事故調查處理領導小組,趕赴出事現場指揮救援。
正在省外出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省委書記吳官正聞訊,25日晚趕到煙台,會同正在煙台組織救援工作的國家經貿委、交通部、山東省及部隊負責同誌,進一步研究部署救助和善後工作。當晚,吳官正與國家經貿委副主任、事故調查處理領導小組組長石萬鵬等一起,到醫院看望了獲救人員,並要求醫護人員精心護理,精心治療。通訊:怒海狂濤顯真情——子弟兵搶救“11·24”海難遇險人員紀實新華社1999年11月27日電(新華社記者張釗張玉清新華社通訊員薑福)
(略,詳實內容可參見本書第三章)
一韓國人在山東“11·24”海難中遇難
新華社煙台1999年11月27日電(記者徐冰王進業)記者從有關方麵獲悉,11月24日發生的“大舜”號滾裝船沉船事件中,已確認遇難者中有一位韓國人。
據介紹,這位韓國人名叫禹善姬,護照號為TP02517062.其屍體已於今日12時由韓亞航空公司的飛機運回韓國。
“11·24”沉船潛水打撈工作全麵展開
新華社煙台11月28日電(記者徐冰張玉清)今天,煙台海域風力稍降,“11·24”沉船潛水打撈工作全麵展開。
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省委書記吳官正,國務院“11·24”特大海難事故調查處理領導小組組長、國家經貿委副主任石萬鵬及交通部部長黃鎮東,山東省常務副省長宋法棠,交通部副部長洪善祥,海軍參謀長麼興遠中將等黨政軍領導同誌到達沉船現場,指揮潛水打撈工作,並慰問了打撈的工作人員。
正在從事救撈工作的“芝罘島”號工程船上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和海軍的110名潛水員,展開全麵搶救。
上午,海上仍有3~4級風,浪稍小,湧很大,氣溫依然很低。“芝罘島”號副船長張光龍、潛水隊長劉思新、李傳電3人10時12分陸續下水,10時44分從沉船中打撈出第一具屍體。因多日大風大浪,水下十分渾濁,潛水員隻能摸索著打撈。到12時,共打撈出4具屍體,屍體均未腐爛。“龍港拖17”號的船員們將屍體和他們的隨身物品小心翼翼地包好,運往岸邊。
下午,風浪突然加大,作業被迫停止。至傍晚17時,救撈船隻及到達現場的指揮人員、救撈人員,均停留在沉船周圍,待夜間風浪減弱後繼續作業。
交通部救撈局副局長孫富民向記者介紹說,昨天因天氣特別惡劣,組織兩次搶救均未成功。今天天氣稍有好轉,但搶救工作仍然十分艱難。全體救撈人員不懼艱險,全力以赴進行救撈。
據悉,海軍的“122”號遠洋救生船和“711”號大型拖船將於今夜抵達事故海域。
全國各地優秀打撈人員和設備向煙台調集
新華社煙台1999年11月28日電(記者徐冰張鬆青)在“11·24”海難事故調查處理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大舜”號滾裝船打撈力量和大批專業救援人員已部署到位。
據了解,“大舜”號大部分打撈力量已調度到位。這批救撈專家和專業潛水人員主要來自海軍和交通部、煙台、上海、廣州救撈局。交通部煙台海上救撈局在勝利油田施工的“芝罘島”號救撈工程船和“北海102”號拖輪,已於昨晚7時左右到達失事現場。這個局另一條帶有兩個潛水組和全套救撈設備的船隻,於昨日12時左右趕到現場。中國目前最大的重吊船、吊重2500噸的“大力”號也於昨日從上海起航。交通部門、海軍還將根據需要隨時增加打撈力量。山東省對打撈工作給予了有力配合。今天的天氣有所好轉,打撈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
自“大舜”號11月24日遇難以來,交通部門、海軍以及當地出動多艘船隻,在事故現場搜救。眾多幹部群眾、解放軍官兵在寒風中進行拉網式搜尋。盡管事故海域風急浪高、水下能見度低以及無法確定“大舜”號水下暗流,海上搜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
“大舜”號沉船已打撈出18具遇難者遺體
新華社煙台1999年11月29日電(記者徐冰)自今日淩晨2時至14時30分,“大舜”號沉船潛水打撈工作有了突破性進展,打撈出14具遇難者遺體。至此,打撈出來的遇難者遺體已有18具。
昨天,國務院“11·24”特大海難事故調查小組、山東省人民政府和煙台市人民政府向“大舜”號輪船遇難者親屬發出《慰問信》,向遇難者親人表示沉痛哀悼和慰問。
慰問信說,由於事故海域海況惡劣,風力達9~10級,海浪達4米以上,給救援打撈和搜尋工作造成很大困難。目前打撈工作正晝夜不停,千方百計加強搜救,加快沉沒船體的打撈工作。
有關方麵將認真細致地做好遇難者善後工作,對這次事故死難旅客的賠付,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妥善進行。
“大舜”號沉船打撈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