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為了爹的漁網(1 / 1)

宛彤

我接了個采訪任務,采訪一個三十歲的地稅局局長。

我回去翻了資料,發現他所在的地稅局用八個月時間超額完成了全年稅費征收任務。我想,這是個值得寫的人。

我把電話打到他辦公室,他說“你別來,我說不好。”我還是執意去了。他極不好意思,給我泡了杯濃茶。我說:“說幾句吧。八個月完成全年任務,實幹家的口才應該不錯。”他憨憨一笑:“口笨。局裏開會我也隻講三兩句。”我把茶杯握在手裏轉來轉去,說:“您好歹說幾句吧,您全年任務都完成了,也幫我完成任務嘛!”他又憨憨地笑,遞過來一支煙,我擺手攔了回去。他把煙點燃,狠狠抽了一口,慢悠悠地吐出一大團煙霧來。

“我給你講個人吧,我的開襠褲朋友,我們一個村的。我們村是江心洲,一村子人都打魚。我和他同桌到五年級。上五年級那年,他和他爹進城賣魚,魚賣完了,他爹去買鍋盔,讓他在足球場門口守籃子。他卻不安分,溜進球場裏玩,看見球網以為是漁網呢。也是,那年月,鄉下孩子哪裏見過踢足球?於是,他掏出小刀就割,這時就被少年足球隊的教練給逮住了。教練問他割球網幹啥,他說:爹的漁網破了,割回去給爹補網。因為教練也是漁村的孩子,這一句話把教練的淚都說下來了。從那天起,我這個朋友就進了少年足球隊。我和他再見麵是前年,在北京。他躺在友誼醫院裏,胃癌晚期。他進醫院前在省隊踢了十年球,大賽小賽踢了幾百場,是隊裏累計進球最多的球員,有記者叫他金腳。我去看他那天,正好有記者來采訪他,問他:‘踢了這麼多年,你卻一如既往地保持初生牛犢的衝勁兒,比那些十八九歲的年輕隊員進球都多,有秘訣嗎?’他微微一笑:‘我的第一個教練告訴我,我多往網裏踢進一個球,我爹的網裏就能多進一條魚。’他說這話的時候,臉是朝著家鄉的方向……”

講到這裏,這個三十歲的男人孩子般地流淚了。我拿起他放在茶幾上的煙盒,掏出一支遞給他,他擺了擺手,繼續說:“過了兩個星期他就走了,我那幾天正忙著一個會議,沒去送他。那年過年,我回了趟老家,我爹把我帶到他墳上,我爹說他的骨灰盒上蓋了一張漁網。我就把他在醫院裏的話講給我爹聽。我爹聽了,老淚縱橫,對我說:‘兒啊,記住,你多給國家收一分錢,爹的漁網裏也能多進條魚……’我就把這話一直記到了今天……”

離開地稅大樓,走進北京初冬的夜色中,有什麼東西從我眼眶裏滑了出來,風吹過來,涼涼的。

心靈感悟

父親的理論真的可以說是一盞指路明燈,他為孩子們能夠取得成就多增添了那一份自信,一份努力。孩子成功的最大功臣或許不是他自己,而是那默默支持他的父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