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學會在生活中如何幫助他人解憂
一位河南籍打工朋友的來信
姚阿姨:您好!
本來不想打攪您的,我一直認為自己很多東西能看透也能放得下。可是,此時此刻就有心煩的事。也許在您看來是雞毛蒜皮的事,也許我就不應該去計較的。但我這些日子心裏總是堵得慌。我很希望能借現在單位給我提供的平台,好好發展自己的事業。所以,也就盡心盡力去做,並不在意現在的報酬怎樣。可就有人作怪,經常給“頭”打小報告,一點點小事或哪怕是一句話都會添油加醋,說得活靈活現的。碰到我們的“頭”就愛偏聽偏信使得上司老誤解我,老拿那種不信任的眼光看我。對一些小事,我不想去解釋也不願意去辯解什麼,所以有時候感覺挺無奈,也挺累的。我身邊為什麼會有那麼虛偽的人存在呢?碰到這樣的事情該怎麼辦呢?逃避還是沉默?這幾天一點心情都沒有,有時想想平平淡淡過真好。心理的壓力和苦惱向誰說呢?不能對父母和家人聊,因為,他們會擔心的。和朋友聊聊嗎?本身又算不上什麼大事,更何況能推心置腹談這個話題的人幾乎沒有,隻好打攪您,把憋在心裏的話說出來好受了些。不再嘮叨了。
謝謝姚阿姨
保重身體!
小陳
2007年12月3日
給河南籍打工朋友的回信
小陳:你好!
收到你的郵件。這些日子,一邊調理身體,一邊繼續寫我的文章。
謝謝你對我的信任。是的,我理解你心裏被堵的感受。現在說出來了,是不是感覺好一些了?向朋友傾訴,也是一種排泄心理廢物的好辦法。隻要你需要,我願意幫助你一起清理這些心理垃圾。
你談到的這種現象,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不要刻意放在心上。如果碰到“頭”開口問你或想了解什麼事,你應該解釋一下。如果沒有明確向你指出,你就自作糊塗沉默吧。解釋多了,反而顯得你小氣或很在意。如果當某人看到你對這些事很上心或太在意時,反而就會觸動他們的神經,引起他們的興奮,激發他們說三道四的激情。故,就算你很在意,表麵上也不能顯示出自己在意的心態來。內心的矛盾和煩惱,千萬不要寫在自己的臉上。因為,隨時並任意的將自己情緒完完全全寫在臉上的,隻有四類人:一類是兒童,二類是“白癡”,三類是“直腸”人,四類是“愚笨”人。兒童反映出“真實”,白癡反映出“癡呆”,直腸子反映出“無心”,愚笨反映出“無腦”。我想,你肯定不願意自己屬於這四類中任何一個。再說,如果我是你的“頭”,當我察覺到你的性格是其中之一的人,就算有想培養和起用你的心,也會暫時打消提拔你的念頭。如果你連這點委屈都承受不了,還能做什麼大事呢?記住,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是在“清則濁、濁則清”的交替過程中而逐步地、自然地解決和處理掉了。另外,沉默不等於逃避。我認為,你也應該從自己工作職責方麵檢查一下,是否真有過失或小的失誤?從自己日常的言行中檢查一下,是否存在無意傷害過別人的無意過失行為?如果有,就應該勇敢承認,盡量改掉它。如果你口頭上不願直接承認,至少心裏要承認。要是沒有,就應該用泰然處之的心態對待。小人無時無刻都會有的,虛偽的人格更是處處存在,這不奇怪。關鍵在於你自己看人的眼光,學會揚長避短對己對人,學會如何和諧自己工作小環境的本事了。
也許,你的壓力主要是來自自己,來自對這家單位寄於太大的希望而形成的自我壓力。我認為:你現在隻要是對得起這家單位,對得起現在的工作,對得起老板付給你的薪水。那麼,就別在意某人打不打小報告的問題。做好你應該做的事,日久見人心,老板若是想做大事且又是能做大事的人,總有一天他會了解你並給你機會的。否則,你也沒有必要為什麼小報告之類的小事而心煩。記住劉少奇曾說過的一句話:“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這句話是非常經典和精辟的。在我幾十年的生涯中,深感這句話的哲理。你認為如何?
已經淩晨四點多了,我準備休息了!
祝
好!
姚阿姨
2007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