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2)

本章提示:“和諧、跨越、健康”這是擺在我們當代人麵前一個必須重視的話題。當我們展開個人品質修煉時,許多人經常以“知易行難”為理由而放棄修煉,為什麼會形成這種狀況?結合當今世界和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狀況,主要有三個方麵的原因:一是並非“知易行難”,而是“知難行難”;二是道理不清楚造成行動困難,使人們在一個不能跨越自我的不和諧狀態下掙紮;三是由於自我不和諧導致自我的身心“亞健康”或不健康。對此,本人認為,“和諧自我”是方法,“跨越行難”是過程,“健康人生”是目的。跨越的過程既是提煉一個和諧自我的過程,也是打造一個健康自我的過程。一個完整的“跨越”過程包括:查找原因、分析環境、解剖自我、認清道理等各個步驟。總之,確立“和諧自我”的理念,不僅有助於我們在個人品質修煉過程中提煉“知難而進”之悟性,還有助於我們展開“跨越行難”之行動,更有助於我們走向“健康人生”之道路。

在我們實施個人品質修煉過程中,經常遇到一個“知易行難”的問題。何謂“知易行難”?“知易難行”又被人們稱為“言之易,行之難”,其主要意思指“雖然認識事理比較容易,但是實行其事較難”。例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談論某一做人或做事的問題時,幾乎每個人都能講出一套又一套的大道理來,但每每遇到與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時,卻又感覺很難做到甚至於根本做不到。我們為了展開更有效的“個人品質”修煉行為,首先必須對“知易行難”這個論點進行解剖,以便我們能認清本質,理順思路,排除幹擾。

一、理“易”在文化遺產,行“難”在曲折艱難

下麵,我們著重解剖“知易行難”分解出“理易”與“行難”兩大部分內容。首先,解剖這個“知易行難”,分解出“道理容易理解”和“實施行動困難”兩大塊內容。第一塊是“道理容易理解”,我們設定為“理易”,顯示了人們自認為已經了解和掌握的“理”;第二塊是“實施行動困難”,我們設定為“行難”,表示出人們認為造成“行動困難”在於“道”這一原因。

接著,我們繼續解剖,目的是找到“理易”與“行難”機體組織。理“易”在何方?“易”在這“理”是社會文化遺傳下來,已基本確立的規則、觀點和理由,它是一種我們用眼睛看得到、用耳朵聽得到以及用心感覺得到的流傳了幾千年的文化遺產。“行難”分解後,又有兩個方麵的分支內容呈現在我們麵前,即客觀上存在“道難行”,主觀上又存在“難行走”的問題。可以應該這麼理解,所謂的“行難”,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人生道路曲折而又艱難,其“曲折”體現在道路崎嶇而又變幻莫測,其“艱難”意味著我們必須隨時麵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並做出正確的抉擇。前者說明“道路本身是坎坷不平”的客觀“道難”現實,後者提示我們:麵對這麼一條艱難曲折的人生路你“要不要走?如何走?”等一係列必須做出“行難”的抉擇。就“個人品質”修煉之“道”而言,博友李燕冬的“讀《老子》”一文,給我一個極大的啟發。道與行“難”在何處?“難”在這個“道”是“虛而不見且無窮無盡的淵深”,如同“神”一般的偉大。試想,這麼一個崇高而又神秘的“道”,對於從未曾經曆過修行的人間凡人來說,要領悟這“道”之精神並對此“道”開展修“行”談何容易。

“知易行難”觀點牽製了我們幾代人。正因為受“知易行難”這一論點的影響,使我們這些現代人找到了為自己過錯言行辯護的理由,養成了人們指責他人過錯、寬己律人的不良習慣,形成了人們推卸責任的社會陋習。好一個“知易行難”,這個“雖然‘知易’,但卻‘行難’”,如同“天”一般大的理由,捆住了人們的手腳,遮住了人們的雙眼,攪亂了人們的思維,腐蝕了人們的心靈。難怪幾千年下來“知易行難”作為人們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流傳至今,而且大有蔓延之擴大勢態。如此看來,在我們展開“個人品質”修煉行動之前,結合現代中國社會的發展實際,必須對“知易行難”這一論點進行剖析,重新洗漱和審視這一結論是否全麵和科學。否則,因受它的牽製和誤導,不僅造成人們的思維和判斷能力下降,而且還由於“自我不和諧”使自己陷於不能自拔的困境中,造成我們這些現代人今後的人生變得越來越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