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農用生產機械(1)(3 / 3)

④維修保養。常規檢修保養:常規保養主要有以下七大方麵:一是動力機車要有足夠的功率,而且技術狀態完好。二是機具安裝調整要嚴格按說明書的要求進行,加注齒輪油和黃油。三是停車狀態下先用手扳動各工作部件,看是否靈活,再用小油門空轉半小時,檢查各部件是否存在過熱、漏油或其它異常現象,確認沒問題後才可下地作業。四是正確操縱。包括:動力輸出軸應在機具落到水平方向時結合,並使工作部件旋轉,這時加大油門,緩緩落下機具進行作業;行進到地頭時應先切斷動力,後提升農具,再轉彎行駛;作業時嚴格控製作業速度,中小型拖拉機應選用1~2擋作業,大型拖拉機(50馬力以上)可選用2~3擋作業。五是工作時要經常檢查各部螺栓是否鬆動、刀片是否損壞等細節,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處理。六是在畜力打壟的地塊,因壟距不均容易漏茬,在作業機上反裝幾把刀片可以防止漏耕,七是機具每作業兩個班次進行一次保養,如檢查刀片、緊固螺栓,檢查是否漏油、缺油等。

⑤常見故障及排除。機械的使用總是伴隨著問題及故障,如何發現故障並及時排除故障,是我們理性運用機械的必修之課。使用聯合整地機械的常見故障發生原因及相應措施如下:

第一,旋耕刀片彎曲或折斷。這一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有:旋耕刀片不幸與田間的石頭、樹根等直接相碰;機具突然猛降於硬質地麵;刀片本身的製造質量就差。

可采取的防範措施:一是購買正規廠家合格的旋耕刀片。二是機車下地作業前應首先向地主人詢問地況,事先清除田間的石頭,作業時也最好繞開樹根。三是機車下降時應緩慢進行。

第二,滅茬刀彎曲或折斷。這一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與上述導致旋耕刀彎曲或折斷的三個原因基本一致;此外,作業時拐彎小,或入土深度太大,也是造成滅茬刀彎曲或折斷的重要原因。

相應的防範措施,除采取與防止旋耕刀彎曲和折斷相同的防範措施外,還要注意:一是轉彎時必須先把聯合整地機抬起來。二是因為聯合整地機滅茬刀的主要作用是將茬子打碎,跟普通的滅茬機有所不同,因此滅茬刀入土不宜太深,以5~6厘米為宜。

第三,旋耕刀座損壞。這一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有:旋耕刀遇到硬石頭時受力過大,刀座焊接不牢靠,刀座本身材質就不太好。

所采取的防範措施是:一是焊接時觀察刀座的方位再動作。二是焊接後應檢查焊接質量,務必焊實焊牢。三是購買材質好的刀座。

第四,軸承損壞。一般多為邊齒輪箱軸承(204或205軸承)損壞,引起十字傳動軸、齒輪箱體以及動力輸出軸係統等的致命損傷。其損壞的主要原因:齒輪箱內潤滑油不足,引起軸承也因缺少潤滑油而損壞;軸承質量可能太差。

對應的防範措施主要有:一是及時檢查兩個齒輪箱的齒輪油存量,防止各種漏油隱患存在,並及時更換損壞的油封和紙墊。二是及時加注黃油,更換軸承時應選購優質軸承,質量向來是重要因素。三是聯合整地機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應該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及時調整各種錐軸承的間隙。

第五,齒輪損壞。這一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直齒輪損壞主要是因為軸承殘體進入齒輪輻造成斷齒。二是錐齒輪損壞則主要是間隙調整不當導致早期磨損。

可采取的防範措施是:一是工作一段時間後嚴格按照要求檢查並調節錐齒輪間隙。二是經常檢查齒輪箱潤滑油油麵高度,防止軸承損壞,更換齒輪時要絕對選用優質產品。

第六,齒輪箱體損壞。這一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為:軸承損壞後殘體進入齒輪輻造成齒輪箱破裂,齒輪箱碰到田間的大石頭或電力、電信混凝土標誌物等硬物致損壞。

相應的防範措施有:一是定期檢查齒輪箱潤滑油油麵高度,使它不至於太低。二是盡量繞開地裏的各種障礙物,防止齒輪被損。

第七,旋耕刀軸兩側軸承座損壞。這一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為:旋耕刀刀軸接頭的法蘭盤螺絲鬆動;花鍵套磨損嚴重,間隙過大;主齒輪箱4個固定螺栓鬆動。

對應的防範措施主要有:一是及時檢查並緊固各種螺栓。二是主齒輪箱的固定螺栓采用高標號螺栓,並用雙螺帽鎖緊,防止其鬆動。

第八,萬向節十字軸損壞。這一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有:動力輸出軸與聯合整地機的聯接傾角過大;十字軸缺油;聯合整地機入土時,拖拉機加油過猛;十字軸左右擺動幅度過大。

對應的防範措施:一是十字軸每4小時加注黃油一次,作業時經常檢查十字軸的溫度。二是按要求調整動力輸出軸與聯合整地機的聯接傾角,使之不能過大。三是將左右調節鏈調好後上鎖。四是聯合整地機剛入土時,應緩慢加油。

第九,滅茬刀軸、旋耕刀軸轉動不順或不轉動。這一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刀軸被雜物纏繞,轉動不靈;錐齒輪、錐軸承沒有間隙卡死;軸承損壞後其殘體卡入齒輪齧合麵,使齒輪不能轉動;刀軸受力過大後彎曲,導致軸承不同心。

所相應的防範措施:一是作業時注意周圍環境,盡量避免刀軸被雜物纏繞。二是調整錐齒輪、錐軸承間隙至合適尺度。三是及時清理受損部位,避免軸承損壞後的殘體卡入齒輪齧合麵。四是保持軸承同心,防止刀軸受力過大。五是入地工作前,檢查並排除滅茬刀軸、旋耕刀軸轉動不順或不轉等故障,防止造成裂箱、斷軸等嚴重事故。

3.秸稈切碎還田機械

①概論。秸稈粉碎還田機是將秸稈粉碎直接還田的機具,它工作效率高,省工省時,同時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地肥力,增強土壤種植能力。此外,還可以避免焚燒秸稈而造成的環境汙染,有極強的環保效果。

②構造和基本原理。以掛接機構為例。掛接機構是以掛接軸為鉸點把機架體懸掛在拖拉機前端的保險上,由於動力輸出輪有固定位置的離合器,小帶輪經離合器大帶輪、傳動帶、刀輥帶輪使刀輥轉動為動力傳遞的機組,刀輥圓周一定角度的位置上隻安裝一把甩刀,與在同一截麵上的另一把甩刀相對稱,解決了刀輥脈衝振動嚴重和動力消耗大的問題。結構簡單合理,作業性能好。

其性能指標,一是作業範圍能粉碎玉米、小麥軟秸稈以及棉花、高粱等硬質秸稈。二是小麥切碎合格率85%以上。三是配套動力36.76~40.44千瓦(50~55馬力)。四是4JL-1.5型秸稈切碎還田機生產效率7畝/小時;51836轉/分鍾。產品指標達到機械行業J2/T66787—2001標準要求。

③使用。分幾種情況:

第一,秸稈粉碎還田機作業前的使用調整與檢查。一是秸稈粉碎還田機的橫向、縱向水平和作物留茬高度的調整。其一是橫向水平調整。將機車組停放在平整地麵,觀察秸稈粉碎還田機左右側下端離地高度是否一致,可調左右懸掛拉杆,使秸稈粉碎還田機橫向水平。其二是縱向水平的調整。將秸稈粉碎還田機降到作業要求位置,視其變速箱是否水平,可調整上懸掛拉杆長度,以調整縱向水平,保證萬向節處於最佳工作狀態。其三是作物留茬高度調整。根據土壤的堅實度、作物種植形式與地表平整狀況進行調整作物的留茬高度,調節地輥拉板在左右側板上的固定位置,通過調整地輥高度實現調整留茬高度的目的。二是作業前檢查各零部件是否完好,緊固件有無鬆動現象,並在變速箱內加注30#齒輪油,油麵高度以大齒輪浸入油麵三分之一為宜,各潤滑部位要加足潤滑油。檢查錘爪或甩力是否齊全、完好,刀軸安裝是否牢靠。三是檢查完畢後,空運轉5~10分,確認各部位運轉狀況良好後,方可進行作業。

第二,秸稈粉碎還田機的作業速度。秸稈粉碎還田機需低擋,大油門,兩遍作業,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粉碎效果。原則上拖拉機不能超負荷作業,因為秸稈能否粉碎打爛,關鍵在於錘爪或甩刀在單位麵積上對秸稈的打擊力度(次數),拖拉機輸出軸的轉速是穩定的,不受拖拉機前進速度的影響,簡單來講,拖拉機前進速度越快,錘爪或甩刀在單位麵積上打擊次數越少,秸稈就不易打碎。

第三,秸稈粉碎還田機的正確操作使用。一是起步。先將秸稈粉碎還田機的錘爪或甩刀提升到離地麵20~30厘米高度,接合動力輸出軸,傳動1~2分。再掛擋作業,緩慢放鬆離合器踏板,同時操縱液壓升降調節手柄,使秸稈還田機逐步降低到所需高度,隨之加大油門,投入正常作業。二是作業。禁止錘爪或甩刀打土作業;若發現錘爪或甩刀打土時,須及時調整地輥高度或利用拖拉機液壓升降機構的“位”調節加以限製。三是轉彎。拖拉機轉彎時應先將秸稈粉碎還田機升起,轉彎後方可降落工作;但提升高度不宜太高,提升、降落時應注意平穩。四是倒退。秸稈粉碎還田機作業時不能倒退;拖拉機倒退時,必須升起秸稈粉碎還田機。

④維修保養。

第一,日常維護與保養。一是及時清理。作業中應及時清除機殼內壁上的沾覆土層,以免加大負載和加劇錘爪或甩刀的磨損。二是及時更換。發現秸稈粉碎還田機上的零部件損壞、變形,須及時更換,特別是錘爪或甩刀磨損較大需更換時,要全部更換;特殊情況下可對稱更換或調整。更換時,每個錘爪或甩刀的重量差小於10克。三是及時修理。發現聯接件有鬆動、開焊等情況時,要及時擰緊、焊牢。並對各部位進行全麵檢查、保養,嚴禁帶傷作業。四是及時注油。每個班次要在所有注油點處加注潤滑油一次,並檢查變速箱內油麵,及時補添油。

作業結束後,要清理機具、變速箱,更換齒輪油,並在各注油點注滿潤滑油,將機具放入通風透光的庫房內並用塑料布蓋好,下邊用木板墊起,不得以地輥作為支撐點。

第二,使用注意事項。一是秸稈粉碎還田機操作人員需熟悉機具性能,按使用說明書操作秸稈粉碎還田機。二是操作人員嚴禁在秸稈粉碎還田機運轉時檢查、維修、保養及清除覆土雜物等。三是嚴禁帶負荷起動、轉彎或倒退。四是機組作業或運輸時嚴禁機上、機後站人,嚴禁人體靠近運轉部件。五是作業時注意盡量避開石塊,樹樁等障礙物。六是作業時出現異常聲音、振動時,須立即停機並進行檢查,排除故障後方可繼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