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當恒星死亡觸發恒星產生的時候(1 / 1)

深陷於電離星雲內部的雲塊,有時會被周圍等離子體的壓力壓碎。當星光照射雲塊的時候,雲塊表層發生電離,產生強大的內向壓力,壓縮雲塊。最後,隨著內部密度增大,引力會克服星雲的壓力,導致引力坍縮。與星雲核因自身原因坍縮而引起的平靜的恒星形成過程不同,附近大質量恒星的照射能驅動暴縮,從而導致恒星迅速產生。這個過程稱為受觸發恒星形成。

在許多ob星協裏,大質量恒星形成和熾熱等離子體巨泡的產生,會在貼近星雲邊緣的內部稠密氣體中觸發另一輪大質量恒星的形成。稠密的、受衝擊的氣體向前進入星雲,到達電離前端的前方。隨著這些氣體積聚越來越多的質量,它們變得很不穩定,容易引發引力坍縮。這樣,膨脹著的hⅱ區能在它們的殼層裏誘發恒星形成。另一方麵,洶湧向前的星雲能超過原已存在的星雲核,並推動它們超越坍縮的閾值。當由前進星雲產生的壓縮觸發周圍星雲的較大部分質量全麵坍縮時,這個過程是能夠發生的。也許獵戶星雲後麵現在正在進行的大質量恒星形成正是以這種方式觸發的。

當這些第二代大質量恒星終於從它們的誕生地脫穎而出,便將產生它們自己的巨泡。在這個星雲裏會誘發進一步的恒星形成。就像野火從一棵樹燒到另一棵樹,受觸發的大質量恒星形成會在周圍的分子雲裏傳播,這個過程稱為擴散的或連續的恒星形成。

由膨脹星雲產生的壓縮並不是能觸發恒星形成的唯一力量。隨著ob星協內最大質量的恒星演化並在超新星爆發中死亡,這些衝擊也能在其能量傳輸中急劇地壓縮星雲。如果過分接近爆發的星雲遭受這種衝擊,它會土崩瓦解。當爆發恒星的遺存物質遭遇星際物質時,衝出物質的速度逐漸減小。隨著被清掃的物質的殼層滯緩下來,對於距離較遠的星雲的衝擊會相當緩和,不至於摧毀星雲,而隻予以壓縮。在適當的條件下,會再次造成引力坍縮,導致新一代恒星形成,而這正是大質量恒星的死亡引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