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在社會管理體製創新中提升能力(1 / 2)

體製創新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推進體製創新,就是根據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不斷調整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方麵,克服舊體製的弊端和影響,健全和完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體製,有效協調社會方方麵麵的矛盾。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凡是能夠順應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善於進行體製創新的國家和民族,就會促進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而如果抱殘守缺,不能適時地進行體製改革和創新,就會導致經濟衰敗,乃至社會倒退。因此,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角度來看,推進社會管理體製創新的過程,就是增強構建和諧社會能力的過程。

體製因素和體製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作用,是現代經濟學界探索經濟發展規律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美國新製度經濟學家諾思認為,決定經濟增長水平和速度的關鍵是“效率”,而在影響“效率”的眾多因素中,“製度的效率”處於核心的地位。戰後,西方發達國家為了適應新科技革命帶來的市場結構變化,都進行了較大範圍的體製改革和創新。它們加強市場競爭,打破壟斷,取消或降低市場進入和退出壁壘,強化市場功能,使市場經濟體製與生產力不斷發展的要求相適應,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新經濟”的快速成長,創造了新的市場環境和體製環境。

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製創新,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對此,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認識:

1.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上明確社會管理體製創新的目的與任務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化,我國的經濟體製已經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製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轉變。傳統單位製的社會結構正在向多樣化的方向轉變,由傳統的計劃體製和權力構架所形成的強有力的社會整合功能開始弱化。而社會管理體製由於缺少相應的規劃和政策,不能很好地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反過來影響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影響了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因此,堅持與時俱進的精神,更新管理理念,努力實現社會管理體製和方法的創新,已經成為當前的一項緊迫任務。而要進行社會管理體製創新,就要深入研究社會管理規律,更新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式,完善社會管理體係和政策法規,整合社會資源,拓寬服務領域,形成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力,努力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事業的發展。

2.根據構建和諧社會要求確立社會管理新格局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第一次提出了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分別明確了黨委領導核心的地位、政府社會管理的職能、社會組織協同和公民廣泛參與的作用。這個社會管理新格局根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整合了社會管理各方麵的資源,明確指明了各種社會管理資源在社會管理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預計,隨著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進一步的相適應,社會管理格局必將在自身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發揮出巨大的社會整合功能,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製度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