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可以產生權威,權力可以帶來威勢。使用它可以維護組織的穩定,推動組織的發展,也可以破壞組織的穩定、瓦解組織;既可以服務於人,為大家謀利益,也可以腐蝕人,給人帶來巨大的災難。作為管理者,不可能凡事都親力親為。“大權獨攬,小權分散”是控權、授權的有效方法。
掌控大事,下放瑣事小事
高明的管理者正確的做法是一手要善於從全局出發抓大事、要事,對一些無關大局的瑣碎小事下放給下屬,從而實現“分身”管理。這是管理者用權授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
裏根是美國的一任總統。即使不支持他的人也會承認,他在任總統期間取得了顯著成就。這完全歸功於他的領導原則簡單明了,其突出特點是精於決策,善於組織幹才去實施決策。他認為,他的作用是為政府指明方向的,而不是一個不放手的經理人或謀士,他的日常工作都交給下屬去做,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這是裏根取得成功的要領之一。
裏根從不過問細節,但在重大問題上,他注意得到據以作出正確決策的足夠信息。在作每一個重要決策前,他都要求內閣秘書辦公室為其準備一份兩三頁的備忘錄,概要列出各種選擇及其利弊,並詳細說明那些內閣成員和高級助手力主采取哪些方案。有關機關還準備了內容較詳細的文件,裏根對這些文件一一仔細閱讀並熟記,隨時召集有關人員開會,對問題進行辯論。他聽取激烈爭論的不同意見有極大的耐心。裏根依賴工作人員的分析,加上自己的判斷力作出決策,關鍵時刻還站出來向國會和選民發出呼籲,並提出某項計劃的戰略意見,以便求得支持。
他曾對美國《幸福》雜誌記者說:“讓那些你能夠物色到的最出色的人在你身邊工作,授予他們權力,隻要你製定的政策在得到執行就不要去幹涉。”他對自己的職責有明確的設想,但也經常地、手段巧妙地作出妥協,避免糾纏枝節問題。集權與分權的正確處理讓他的工作卓有成效。
當今世界,由於科學技術的革命,社會化大生產的高度發展,即高度發展的生產社會化、科學一體化,管理者麵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決策目標規模大、結構複雜、功能多樣且變化迅速;決策所依據的信息量大而多變,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即新穎性、模糊性、隨機性,要求管理者具有更敏銳的統率全局的能力,來製定出未來戰略性的決策目標;至於決策的實施,則應放手由下屬即執行人員去具體執行,因為“真正的管理者不是事必躬親,而在於他要指出路來”。而當好“指路人”的關鍵就在於集中精力抓大事,大事精明,方向明確。
管理者需要集中精力抓的大事是決策的製定和推動決策的實施。而禮儀性的迎來送往、事務性的日常活動、操作性的規章程序等等,隻要不是與組織的大政方針直接相關的事情,對管理者而言都是“瑣事”,都應盡量避免親自處理、親自裁決,不能因瑣事而幹擾管理者對大事的全局性把握和決策。日本的索尼公司領導人規定每周有一定時間不辦公,專門閉門“思考”,這對於管理者集中精力抓大事,更好地決策,做到方向明確,推動決策的實施是十分有益的。
作為一個單位的管理者,哪些是應該拍板的“大事”呢?
(1)最後決策權
管理者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授予下屬承擔一些製定具體行動方案的決策權,但應該保留對該係統工作前途或該項工作任務,結局的最後決策權。特別是當該項工作的最後目標達到發生意見分歧、莫衷一是時,管理者要能夠根據你所擁有的權力,正確綜合全局,權衡利弊,當機立斷,作最後決策。
(2)人事任免權
特別是對直接下屬和關鍵崗位的人事任免權,管理者必須保留。而且人事方麵的決定(評估、晉升或者開除)通常來說,是很敏感的,而且往往難以做決定。一旦有些人事工作需要保守秘密,那麼這項工作和職責就應該自己親自行使。
(3)關係協調權
管理者必須保留對直接下屬之間相互關係的協調權。協調下屬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其他下屬所不能替代的。
(4)機密的事務
分析工作的分類和薪級範圍看上去很花時間,這似乎是首先可授權的工作。但由於牽涉到很多的利益,所以應該是領導自己做的工作,不適合授權。
(5)培養直接下屬
作為一名管理者,培養你的直接下屬不僅有利於你的工作的展開,而且也是你的職責。
(6)危機問題
危機會不可避免地發生,假如發生危機,管理者應該親自坐鎮,製定應對方案,很多事情都應該親力親為,這不是你該授權的時刻。當處於危機的時候,要保證自己在現場起一個領頭的作用。這樣,有利於穩定人心,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為解決問題贏得寶貴的時間。
(7)一些特殊的事情
對於一些特殊的事情最好不要授權給下屬,而應該親自做。比如,上司分配給你親自做的事情。你的上司叫你親自做一件事情通常會有他特殊的理由,如果你堅定地認為將它授權給你的一個下屬去做更為合適的話,應先和你的上司商量一下,弄清楚他是要你做還是叫你給別人做。錯誤的理解可能會使你和上司之間產生誤會。因此,對這種事要與上司溝通,應該謹慎,千萬不要自行其是。
管理者把握住了以上所說的幾條大事,其他方麵例如:決策的執行,執行的方式與過程都是小事,應放手讓手下操作。也就達到了理想的領導效果了。當然,實際工作當中,還會有意外,就應當具體情況具體解決。但要注意不能讓權力失控,威脅自己的領導地位。
讓員工參與企業的管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每個管理者都意思到,要想使企業不斷地發展、壯大,必須發揚民主以人為本,把小權交給員工,讓員工成為企業的主人,讓員工參與管理和決策,這樣即能人盡其才,又能讓自己有時間去把握企業全局,從而實現企業的和諧發展。
成功的管理者都非常重視“員工參與管理”。他們認真聽取員工對工作的看法,積極采納員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員工參與管理會使工作計劃和目標更加趨於合理,並增強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為了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柯達公司創始人伊士曼很重視聽取員工的意見。他認為企業的許多設想和問題,都可以從員工的意見中得到反映或解答。為了收集員工的意見,他設立了建議箱,讓員工參與企業管理。這在美國企業界是一項創舉。企業裏任何人,不管是白領還是藍領,都可以把自己對企業某一環節或全麵的企業管理的改進意見寫下來,投入建議箱。企業指定專職的經理負責處理這些建議。被采納的建議,如果可以替企業省錢,企業將提取頭兩年節省金額的15%作為獎金;如果可以引發一種新產品上市,獎金是第一年銷售額的3%;如果未被采納,也會收到公司的書麵解釋函。建議都被記入本人的考核表格,作為提升的依據之一。
事實證明,合理的授權能大大調動下屬的工作積極性,提高管理效率。放一點權力給員工,這比單純增加他們的薪水更讓他們覺得舒服。
每一個人都喜歡自己做決定,而不願聽命於別人。況且,給予一個人權力,也就相當於為他的成長提供了機會,他會認為,你確實對他的事業發展感興趣,而不是不管不問。這足以激起他的鬥誌,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格外努力地完成你授權的任務,讓你、讓他們自己都滿意。
企業要想更充分地發揚民主為企業創造效益,僅僅讓員工參與管理、提提建議還是不夠的,除此之外,還應該鼓勵員工參與到工作目標的決策中來。
管理者每天都需要對許多事情做出決策,一些看似簡單或無關緊要的決策,實際上卻異常重要。賓館、餐廳、醫院、航空公司等服務機構的員工每天需要做出無數決策,研究單位、裝配廠、鋼鐵公司、軟件公司、電信局、商業會計事務所、火車生產線的員工們……也會麵臨決策。盡管不同的企業有不同內容、不同程度的決策,但是,他們仍需要就出現的問題做決策。例如,對麵前的事是想辦法解決,還是頂回去?對生產線出現的問題是關注,還是隨它去?對客人報以微笑,還是冷漠地做“好”本職工作?盡管有些時候一些決策“看不見”,但企業管理層絕不能忽視它們。
不論是什麼類型的企業,每個員工都需要做出決策,因此,管理者應當適當放權,一方麵,讓員工感到自己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麵,培養員工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問題剛出現時能夠立即給出恰當決策,並立即行動。
所以,管理者一旦授權,就應給予員工充分自由度,包括給他做具體事情的決策的權力。
前北歐航空公司最高副業務主管詹-卡爾佐經統計發現,第一線的員工每年需做出大約17萬個大大小小的決策。當他升任最高業務主管時,企業每年的客流量已經達到1000萬,員工與顧客的接觸機會達5000萬次。
因此,員工的服務狀況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效益。他說:“員工每天做出的決策會產生正麵效果和負麵效果,我們盡量避免負麵效果。可以說,這是決定公司成敗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