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屬下實在不知有誰可以鎮守關中。大都督心中可有人選?”
“有!他既是關中之人,手下兵將皆為本地人,又長期鎮守本地,對關中無比熟悉。聰明果幹,勇猛無比!實是最佳人選”
“是誰?”
“就是你郭刺史!”
孟獲聽聞,趕緊跪拜於地,言道:“屬下德虧無能,實不敢擔此重任。”
“刺史請起”,把孟獲扶起來,繼續說道:“我既然選你鎮守關中,就已經考慮清楚,你的能力我也了然於胸。另外我也會給你配個副手,與你共同鎮守關中。”
“不知是誰?”
“王餘,你和他有合作的基礎,脾氣又合得來。”
“既然都督都考慮清楚了,屬下一定孝犬馬之勞,不負都督之重托。”
“好!來!我們把這盤棋下完。”李慶笑著說道。
五日後,李慶率領十萬大軍經潼關,奔洛陽而去。留下孟獲、王餘所屬部將以及張泉降軍共三萬多人。
臨走時,李慶囑咐孟獲,王餘,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張泉降軍收服。以免有人鑽空子,再生叛亂。
然後將關中所處賊寇全部清除,讓百姓努力恢複生產,積攢糧米,以備不時之需。
孟獲記下,他知道大都督的誌向。他是想給老百姓一個統一的太平的天下。為了大都督的理想,也為了能看見清平的盛世。他都應該將關中治理好。
孟獲和王餘分工明確,王餘訓練軍隊,並且不時帶出去剿匪。長久下來也經曆了大大小小的幾十次戰鬥。軍隊的戰鬥能力大大提升,降軍也慢慢融入到朝廷軍的大隊伍裏。
孟獲則負責恢複民生。這可讓他犯了愁,他自舉孝廉以來一直在軍中任職,從來沒有接觸過具體的政務。
他想開展政務,又怕沒有效果,惹人笑話。每日愁眉苦臉。身邊的人都躲得遠遠的,怕觸了他的黴頭。
一日李岩前來找孟獲。
李岩進入刺史府大廳,正看到孟獲埋首在一堆竹簡中處理政務,忙的不可開交。
他笑了笑說道:“屬下拜見刺史!”
“哎呀,你可來了,快快快,快幫我處理處理這些事,我真是頭都大了!”
李岩大笑不止,一會兒,他停止了笑聲說道:“兄長為何不貼出告示招募能處理政務的賢才?長安乃是京城(西京),首善之區,人才濟濟啊!”
“對呀!我怎麼沒想到呢!”孟獲拍了拍腦袋,繼續說道:“看來真是忙得昏了頭。”
隨後孟獲下令貼出告示,廣招治民安邦人才。才幾天的時間,不僅長安,關中其它的地方也紛紛貼出了告示。各位有才誌士紛紛前來投靠,看能不能討一個差事。
這樣子沒過幾天,孟獲就將關中各處的行政機構建全。從州到郡,一應俱全。
長安集市上,一個穿著邋遢,麵容清秀,有些許胡須的書生正在那裏讀著招募榜文。一遍不夠又讀一遍。想著去刺史府碰碰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