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六款食療方對胃“驅寒問暖”(1 / 1)

氣溫急劇下降,常易引起人們胃痛發作,尤其是胃寒者。因此,在氣溫變冷的時候,宜進食溫中散寒之品祛除寒邪,給胃部溫暖,可減少胃壁的肌肉收縮痙攣,常可使胃痛得到緩解。

1、良薑粥

材料:高良薑末15克,大米100克。

製作:先將高良薑末置粥鍋內,並加入清水2000毫升,用中火煎至1500毫升,去良薑渣,再放入洗淨大米用文火煮成糜粥。溫熱服食。

功效:本粥能溫胃行氣,散寒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或感受風寒引起的胃痛。

注意:本粥不宜冷服。

2、白胡椒釀紅棗

材料:紅棗5個,白胡椒10粒。

製作:先將紅棗洗淨去核,白胡椒略打裂開。然後在每個已去核的紅棗內放入白胡椒2粒,待煮飯時,放在飯麵上蒸熟食用。

功效:溫中補脾,暖胃止痛。適用於寒性胃痛。

3、薑汁牛肉飯

材料:鮮嫩牛肉75克,薑汁適量,大米120克,糖、酒適量。

製作:先將嫩牛肉洗淨剁成肉糜,加入薑汁及酒、鹽、糖、油醃一下。然後,將大米洗淨煮飯,水分將幹時,放入醃好之牛肉,文火焗透即可。

功能:滋補溫中,散寒醒胃。適用於脾胃虛寒、中氣不足的胃痛患者。

4、肉桂砂仁燉牛月展

材料:肉桂3克,砂仁6克,陳皮3克,鮮牛月展250克,生薑3片。

製作:先將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陳皮、生薑洗淨。牛月展洗淨切塊,飛水去膻味。然後把全部材料放入燉盅內,加涼開水適量,隔水燉2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注意:濕熱胃痛不宜食用本燉品。

5、胡椒羊肉湯

材料: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陳皮6克,生薑15克。

製作:先將羊肉洗淨切塊,起鍋爆香。然後把胡椒、陳皮、生薑洗淨,與羊肉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1~2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溫中助陽,散寒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的胃痛患者。

注意:陰虛有熱者不宜飲用本湯。

6、老薑茶

材料:紅茶6克,老生薑10克,蜂蜜適量。

製作:將紅茶葉與老生薑加清水煎茶,待溫時,調入蜜糖飲用。

功效:溫中散寒,健胃消食。適用於寒邪所致胃痛。

注意:濕熱型胃痛不宜用。

養胃需要加胃部保暖

秋天隨著北方來的冷空氣不斷侵襲,氣候變化較大,晝夜溫差懸殊,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血液中的化學成分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會發生痙攣性收縮,使抵抗力和適應性隨之降低。另外,由於天氣轉涼,人們的食欲旺盛,使胃和十二指腸的負擔加重,因而容易導致胃病發生。秋涼以後預防胃病發作,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飲食要規律、衛生;口味要清淡,常吃些素食淡飯,適當輔佐一些肉類肥甘食品,不吃生冷,並戒除煙、酒,以防刺激胃黏膜,促使潰瘍惡化和複發;情緒要樂觀,過度的憂愁、悲傷、恐怖、緊張、憤怒都能導致胃腸病的發生;身體要鍛煉,這樣有利於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要科學安排生活,注意勞逸結合;衣被要保暖,要隨氣候的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以防腹部著涼而導致胃病發作。